朝闻夕死
朝闻夕死 |
朝闻夕死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里仁》。
"朝闻夕死"的原义是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朝闻夕死 [1]
拼音 zhāo wén xī sǐ
注音字母 ㄔㄠˊ ㄨㄣˊ ㄒㄧ ㄙˇ
成语出处 《论语·里仁》
语法结构 连动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
成语出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朝闻夕死"。
成语故事
晋国国君晋平公是一位治国有术的国君,他政绩不凡,学问也不错。在七十岁的时候,他仍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还想多学点知识。可是七十岁的人再想去学习,困难很多,晋平公于是去询问贤人师旷。
晋平公对师旷说:"你看,我年纪很大了,可是还很希望再读些书,增长些学问,可总是信心不足,总觉得时间来不及了。"
师旷回答说:"您说时间来不及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事,你却跟我瞎扯,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连忙说:"国君您误会了,我是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虽然正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听了你这番话,我就有信心了。"
成语寓意
孔子强烈地表达了渴望认识真理的心情。他愿意以生命交换对真理的透彻认识,由此可见他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情与追求真理而不得时的苦恼。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渐加速,要是你没有每天学习,不断充电,那么很快你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毫不留情地淘汰。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坚实基础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朝闻夕死"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形容对真理的追求迫切。
运用示例 西汉·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明·朱权《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