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班
朝班漢語詞彙。拼音:cháo bān 釋義:即朝位班序,是指帝王主持朝議時各級官吏所應處的位置先後左右之班次,朝位和官秩品級是一致的。朝位的班序有品級秩次的高低決定。 西漢叔孫通定朝儀確立朝班,奠定兩千年封建官吏的朝位制度。[1]
目錄
例句
《宋書·徐湛之傳》:「顯居官次,垢穢朝班,厚顏何地,可以自處。」
唐 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五: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照朝班。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其時官吏多逃散,朝班無幾。」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他勢壓朝班,威傾京國,你卻與他相別。只怕他轉日回天,那時須有個決裂。」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臣乃冀野農夫,君不以先臣之罪,加之罪戮,已荷寬宥,況敢賴寵以玷朝班。」
清 李清 《三垣筆記附識》上:「考選故有部屬,有同知,茲選俱省台,時謂一榜盡及第,而庸陋廁朝班矣。」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當時宰輔,如王弘、彭城王義康、范泰、何尚之,均稱信佛,皆一時名士也。而謝靈運、 顏延之亦列朝班。」參閱《文獻通考·王禮二、三》、《清文獻通考·王禮一》、《清續文獻通考·王禮二》。
釋義
古代官員朝見帝王時,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出處
《宋書·徐湛之傳》
參考文獻
- ↑ 古代官員上朝如何排座次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