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外四條
簡介
朝外四條位於朝陽區和朝外街道西部。胡同呈「丁」字形,東起景升西街,西到朝外三條,南到淨住胡同。南北長68米,東西長80米,寬2米。東西向鋪有瀝青路面,南北向鋪有水泥方磚路面,是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朝外四條成路於清末。清末民初,原為兩條胡同,東西向者稱為「細米胡同」,南北向者稱為「黃廟胡同」(因胡同內原有黃廟而得名),1966年,兩條胡同合併為朝外四條。朝外四條因朝陽門外大街南側有四條南北向胡同,自西向東依次編號,該胡同排在第四,故得名。朝外四條兩側均為平房民宅。黃廟位於朝外四條5號。
1995年朝外四條拆除,原址現為泛利大廈。
朝陽區
朝陽區是北京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城六區[2] 之一,位於北京城的東面、東北面和東南面,介於北緯39°48'至40°09'、東經116°21'至116°42'之間。東與通州區接壤,西與海淀、西城、東城等區毗鄰,南連豐臺、大興兩區,北接順義、昌平兩區。朝陽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近郊區,南北長28公里,東西寬17公里,土地總面積47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77.2平方公里,全區常住人口近400萬。
行政區劃
歷史
朝陽區歷史久遠。從秦至隋唐,該地區屬廣陽郡,後屬幽州所轄的薊縣,遼時歸燕京道析津府,金時屬中都路大興府,元代將中都路大興府改為中都路大興縣,明清時屬京師順天府,仍歸大興縣管轄。1925年設區,稱北京市東郊區,1928年改為北平市東郊區,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朝陽區至今。
科教文體
朝陽區是北京市教育、科技、文化的密集區。現有中央、市屬科研院所159家,民營科技企業1037家,促進了轄區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有大學28所,占北京市高校總數的22.8%;成人學校有260多所,另有特殊學校7所。區內有人民日報社、北京廣播電台等新聞出版單位17個,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也已遷入朝陽區。此外,區內還有專業文化團體和藝術院校15個,廣播電視用地2處,圖書館1座,博物館3座,影劇院16座,文化站或社區文化中心47個,社會文化娛樂場所603家。亞運會、奧運會主場館都在朝陽區。除奧運公園的14個場館外,朝陽區還有2個改擴建場館,占北京市奧運場館近一半,朝陽是名副其實的北京市體育中心。
參考文獻
- ↑ 朝外四條,東華流韻,於2013-02-13查閱
- ↑ 城六區,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