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有教無類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論語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有教無類是一個中國漢語成語,讀音為yǒu jiào wú lèi,一指不分貴賤賢愚,對各類人都可以進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順,有的不孝,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出自《論語·衛靈公》。

目錄

原文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1]

故事

在孔子以前,能上學讀書都是貴族子弟,平民百姓是沒有權利接受教育的。孔子設立私學,開門招生,打破了這一格局,開闢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新篇章,「有教無類」的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修」就是十條干肉,當時應該是很廉價的,每個家庭都出的起,意思是說,只要你拿十條干肉這麼一點東西給我當拜師禮物,我都沒有不教的。這可不是學費,學費也不可能這麼低,並且像現在學費是按年或者學期交的,孔子那十條肉乾只是拜師禮,一次性的,他的學生大多是長期隨學,像子路,跟着孔子一學就是三十多年,這要是學費的話,孔子幹不了幾年就賠死了。這就是孔子對有教無類教學理念的踐行,他毫無保留的向弟子們傳授知識,培養他們的德行,並且還不收學費,所以他們的師生感情很好,肝膽相照,勝過父子之情。

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還認為學習不應受年齡限制,不論老少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孔子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什麼年齡的都有,有比孔子小几歲的子路,還有比他小四五十歲的曾子、卜商等人。大家知道年輕人思維敏捷,記性好,學東西;年長者記憶力衰退,學習效率低。如果站在教師立場上,是不願意教育年長的人的,教育年輕人才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給老師臉上貼金。但孔子不是這麼想,他堅持有教無類的理念,認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因為不容易出效果,就放棄年齡大的求學者。

視頻

有教無類

參考資料

  1. 衛靈公篇,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