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蘇東坡(陳響平)
作品欣賞
月光下的蘇東坡
我很喜歡看月光下的蘇東坡,從他的描寫中,我讀出了色彩,讀出了豁達。讀出了意境,讀出了哲理。月亮雖說總是那個月亮,但我感覺他的心境卻是千變萬化。
淡月《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清新的夜,氣清月朗,沒有塵滓,皎潔的月光如銀。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對月,須盡情享受。什麼名利,那都是浮雲,變幻無常,徒然勞神費力。人的一生只不過像快馬馳過縫隙,像擊石迸出一閃即滅的火花,像在夢境中短暫的經歷一樣短暫。
蘇學士雖然有滿腹才學,卻不被重用,無所施展。姑且借現實中的歡樂,忘掉人生的種種煩惱。什麼時候能夠退休,當個平民,過悠閒的日子。只要對一張琴彈奏,對一壺酒飲酌,對一片溪雲觀賞就可以了。
我從這些麗語中讀出了豁達,也體悟到東坡先生的懷才不遇。從他引用的古代典藉中,我還讀出了他對「人生虛無」這一問題的長期而認真的思索。他善於從困擾、紛爭、痛苦中自我解脫,豪放達觀。他恬淡寡慾,無甚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賞賜一點便能滿足,「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就足夠了,清高而詩意。
人生很短暫,一切皆虛無,如掠過牆縫的陽光、似燧石取火的火花,黃粱一夢,稍縱即逝,怎麼能不引起一些不滿現實的士大夫的情感共鳴?
圓月《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既然是「中秋月 」,自然是圓月,表達的是「人、月、圓」三者間的一種喜悅心情。所用的是《陽關曲》調,含有別情。所述的是蘇軾與其胞弟蘇轍的久別重逢之情。賞中秋之月,歌相聚樂事,發聚後又別的離愁之感。
首句用筆「暮雲」,富于波折。雲遮明月,暮雲收盡,清光又現。句中雖無「月光 」字樣,卻早已「溢」出「清寒」,月光如水的神趣,讓我們讀出「積水空明」的視覺。
月明星稀,說明銀河淡遠 。面「銀漢無聲」並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的本意表達是想說,銀河本有聲,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給人一種遼闊的視覺衝擊力。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圓,恰如一面「白玉盤」。沒有直敘賞月人,卻全是悅目之意,人在其中。明月團,兄弟聚。「此生此夜不長好 」佳聚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
蘇軾從36歲到44歲,八年多的黃金時光,一直浮萍宦海,沉浮度過,對人生體驗深刻而全面。正因如此,才有「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生命體驗,並從心底發出疑問,對前途有種未卜的隱憂!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 」的意思,是抒「 離擾」。「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於是,詩的意境就在蘇軾筆下流淌而出。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充滿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向天空,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每逢中秋,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令人有盪氣迴腸之慨嘆!
醉月《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
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
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春夜,蘇先生在蘄水邊騎馬而行,經過酒家飲酒,醉後乘着月色歸去,經過一座溪橋。明月當空,看見清溪在遼闊的曠野流過。雲層隱隱約約在若有若無之間,映襯出月色的皎潔。
那白色的駿馬忽然活躍起來,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而此時,蘇先生不勝酒力,從馬上下來,等不及卸下馬鞍韉 ,即欲眠於芳草。濃郁的醉態,月下的芳草,喜悅的心情。「可惜一溪風月 ,莫教踏碎瓊瑤 」。用修辭的手法「借喻」,徑以月色為「瓊瑤」,傳神地寫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悅讚美。
結尾處,更是餘音裊裊,回味無窮,生動地表現了空山月明、萬籟俱寂的春晨之美。
蘇先生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靈的心境,描繪出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了自己與造化神遊的暢適愉悅,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神往。
作者簡介
陳響平,筆名陌上牧笛、松間明月、江南。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金融作家協會會員。煮字生暖,攝影書法,發表文學作品50多萬字。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