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46時總結的官場經驗,不受制於人,才是為官的最高境界
曾國藩46時總結的官場經驗,不受制於人,才是為官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再有本事,如果沒有心腹幫手,也會舉步維艱。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帶領湘軍進入江西後,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後來,在關鍵時刻,還是他的親弟弟曾國華、曾國荃出生相助,才讓曾國藩脫離險境。
這也讓曾國藩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有自己可信賴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有牢固的基礎和實力,從而獲得更大升遷的資本。
這也是曾國藩在晚期時,無人能撼動他的主要原因。
在官場中培養自己的心腹,是曾國藩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曾國藩遇到危機
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46歲的曾國藩在江西戰場上遇到了重大挫折。
由於太平軍強力圍攻江西,導致湘軍損兵折將不斷,更為可恨的是,江西官場上對曾國藩及其領導的湘軍並不支持,普遍持排外態度,讓曾國藩糧餉緊缺。
而朝廷的援兵遲遲不到,湘軍的大本營湖南,離江西路途遙遠,路上已被太平軍阻斷,很難對他進行有效援助。此時的曾國藩,只能占據在南昌等幾座孤城中,一邊和太平軍作戰,一邊等待朝廷的支援。
曾國藩在軍事上,確實有自己過人的才能,他認為,贛州為江西的南大門,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太平軍攻占贛州,則不僅整個江西都將落入太平軍手中,而且,太平軍還會趁機北上,直接威脅朝廷的安危。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而唯有從廣東派兵支援贛州,才能解江西的危機。
可是,不僅朝廷未採納曾國藩的建議,就連江西的地方官員,也對曾國藩不信任。
曾國藩困守在南昌後,不僅未能等到朝廷的援兵,就連他手下將士的溫飽問題也很難解決。由於湖南巡撫衙門帶頭排擠湘軍,讓曾國藩非常難以籌集到糧草。
按照朝廷的規定,湘軍出省作戰時,其所需要的糧餉和輜重為就地解決,這就需要地方官員給予大力支持,可是,江西官場上卻處處為難湘軍,不僅不給予糧餉,就是湘軍自己募捐,也會引起地方官員的不滿,導致湘軍兵勇被毆打的事情時有發生。
事實上,曾國藩遇到的這種狀況,也是咸豐皇帝對他的不信任。一方面,咸豐皇帝希望曾國藩能幫助他消滅太平軍,另外一方面,又怕曾國藩的威望增大,尤其是害怕他和地方官員勾結,威脅到朝廷的勢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也希望曾國藩和地方官員離心離德。
可曾國藩崇尚儒家思想,將忠孝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無論遇到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住他要效忠皇上,效忠朝廷的決心。
就在曾國藩十分困難和危急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讓他瞬間明白,要想在官場上不受制於人,必須有策略。(寫作不易,歡迎付費閱讀,支持正版)
曾國藩 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於講「道德」說「仁義」,對程朱理學推崇備至。太平天國進軍湖南時,被任命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舉辦團練。後來組建起一支具有正規軍規模的地主武裝團練——湘軍。咸豐四年發布《討粵匪檄》。 率湘軍出省作戰,為清政府收復失地。為了強化鎮壓力量,他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新式槍炮。咸豐十年(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