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官居二品却被钱庄抄家,忍气吞声哀叹:大清必亡于高利贷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晚清名臣曾国藩确实是一个非常会做官的人,就连自己欠下巨额高利贷,被暴力催收后,不仅未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甚至也成了他获得升迁的一个机会和筹码。
官居二品却被钱庄抄家
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有过一次被抄家的厄运,不过,并非被皇帝抄家,而是被钱庄抄家。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40岁的曾国藩是礼部侍郎,官居二品,为朝廷重臣。
这一年,由于各地官商勾结,导致金融泛滥,很多老百姓因为欠下钱庄的高利贷无法如期归还后,很多人不得不用房产、田地作为抵押,导致很多欠债老百姓的财产,悉数落入乡绅和大户手中。
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艰难,以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为首的正义之士,开始在广西成立了一个没有压迫的太平天国,聚集了两万余人马,频繁和地方官府作对。
可是,地方巡抚衙门却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故意隐瞒了高利贷泛滥的事实,仅仅认为以洪秀全为首的人是“匪事”,甚至为了立功,在“剿匪”的过程中,滥杀无辜,让很多无辜老百姓丧生。
到京城告御状的老百姓找到了曾国藩,希望他能在皇上面前弹劾广西巡抚郑祖琛滥杀无辜之罪。
此时的咸丰皇帝刚刚即位,依旧还沉浸在大清王朝昔日的繁华中,不能自拔,因此,面对朝廷御史和曾国藩弹劾广西巡抚一事,甚为愤怒,认为曾国藩是无中生有,并不由分说,将他押送进刑部大牢。
此时,曾国藩京城的家中也遭到了高利贷催债人的暴力催收。
当曾国藩得罪当今皇上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大家都认为他没有活路了,于是,所欠钱庄高利贷的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将曾国藩府中的家具、书籍等凡是值钱的东西全部抄走,仅仅给他留了一部“二十四史”和一顶轿子。
曾国藩府中的仆人,除了管家周升外,纷纷逃走,唯恐祸及自身。
可是,过了几天后,在恭亲王和肃顺的保举下,曾国藩不仅未获罪,还因为“忠勇可嘉”而意外获得升迁,官复原职,署兵部侍郎,成了“二部侍郎”。
当曾国藩回到自己的家中,看到遍地狼藉的悲惨场景时,不由忍气吞声地哀叹:大清必亡于高利贷啊!
管家周升见曾国藩依旧是朝廷的二品高官,还署了兵部侍郎,权力更大了,当即就建议,让曾国藩想办法让钱庄“尝尝厉害”,因为他们的暴力催收太可恶了。
曾国藩摇了摇头,悲凉地告诉周升:钱庄之所以肆无忌惮,落井下石,甚至不把一个朝廷二品大员放在眼中,是有背景啊!
钱庄都有背景,曾国藩决定好好利用
此时的曾国藩,仔细分析了洪秀全等“匪患”猖獗,以及自身遭遇“暴力催收”的原因,认为如果没有利滚利的高利贷压迫,老百姓尚有生存的本钱,可在大清王朝银库空虚,灾荒不断的情况下,官商勾结,不图去创办一些能活跃经济的实体,却大肆做起了“钱生钱”的生意,能不让老百姓有怨恨吗?
自己堂堂一个朝廷高官,尚且受到钱庄的欺压,就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
曾国藩作为朝中有权势的大臣,他完全可以大把捞银子,可他为官清廉,不愿意干官场上那些龌龊的勾当,因此,除了拿俸禄外,也只好通过京城随处可见的钱庄借高利贷。
本来,随着曾国藩职位不断升迁,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可无奈借了钱庄的银子后,就永无回头之日,利滚利,让他总也还不清,背负了上千两银子的高利贷。
那么,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为何不敢对高利贷下手呢?有三方面的顾虑:
一是高利贷必在繁荣时兴起。
此时的清朝,虽然岌岌可危,可新皇帝刚刚登基,大赦天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表面繁荣景象。
此时的京城,依旧歌舞升平,商贾云集,导致很多唯利是图的商人看到了钱庄一本万利的生意,纷纷兴办钱庄,老百姓贷款十分方便。
如果此时有人未雨绸缪敲响警钟,就是给朝廷抹黑,朝廷自然不会认同。
二是能开钱庄的人,都是有后台的人。
当时的京城,开钱庄的人几乎都是八旗子弟,背景深厚。此时的曾国藩如果跳起来建议朝廷取缔钱庄,无异于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必成众矢之的,不仅官位难保,还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三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古训,成了绑架欠债人的道德枷锁。
自古以来,放高利贷的人在催收时,都抬出古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无形中,成了绑架欠债人的道德枷锁,而全然忘记了放高利贷的人,其实就是“见利忘义”之徒,如果没有利益,他们能把钱借给你吗?而曾国藩作为天下文人的楷模,也不能违背古训,落得被人指责的尴尬下场。
曾国藩也知道,自己官复原职,而且家也被抄后,和钱庄的恩怨总算就此画上句号了。那么,如何将自己的遭遇变成升迁途径呢?
曾国藩的举动,足见其谋略过人。他让管家周升不忙着收拾遍地狼藉的凄惨场景,而是要让每个前来拜访的客人都看看,他这个朝廷重臣,生活过得有多凄凉。
曾国藩官复原职后,见风使舵的下属、同僚和门生,自然会来祝贺,大家见曾国藩的家里一贫如洗,无不感叹,都觉得他才是真正一心为朝廷着想,没有私利的人。
曾国藩欠高利贷的事实,果然成了他升迁的一个筹码。
此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咸丰皇帝的耳中,他派人仔细调查了曾国藩的真实情况后,甚为欣慰,并从内心开始信任他,决定给予他更大的权限。
按照咸丰皇帝的想法,一个宁愿背负高利贷过日子,也不愿意伸手捞银子的官员,自然值得信赖。
曾国藩正是靠他的忠心,即使在哀叹“大清必亡”的预测中,一步步取得了咸丰皇帝的认可,并决定利用自己身无分文的优势,帮助咸丰皇帝干一件大事,以延长大清王朝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