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八招——不當老好人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八招——不當老好人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八招——不當老好人
圖片來自 搜狐

[1] 在官場或者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在單位人緣很好,無論和上司(領導)還是同事,關係都搞得很融洽,從來沒有得罪過任何人。可這樣的人,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在原地踏步,從來和升遷無緣。

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老好人

老好人做事認真踏實、誠實敬業,可為何升遷困難?

這是其身上暗藏的兩種性格特徵決定。晚清名臣曾國藩深諳「升遷有道」,170多年前,當他還是翰林院裡一名從四品侍講學士時,就對老好人身上的這種特徵進行了深入研究並解釋:老好人如果不能認識自己的不足,不願意改變,要想獲得升遷,比登天還難。


那麼,曾國藩所說的兩種特徵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通過曾國藩在升遷途中遇到的一件真實案例來詳細講解。

道光皇帝要修繕文廟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初,36歲的曾國藩被升授為翰林院從四品學士不久,就被道光皇帝委以重任,任命他為修繕文廟的第二副總監理。

文廟也就是孔子廟,供奉的是孔子以下的歷朝歷代大賢,為天下文人的精神依託。清兵入關後,為了籠絡天下文人,特意修建了文廟,獲得了當時很多士子的支持。可文廟修建完成後,除了在乾隆年間修繕過一次外,已雜草叢生,搖搖欲墜。

道光皇帝有一次去文廟祭拜時,差一點被屋頂上掉下的瓦片砸中,於是決定在銀庫緊張的情況下,撥出一部分銀子來修繕文廟。

文廟的修繕工作本來是工部的職責,讓工部侍郎(二品官員)匡正為總監理,無可厚非,可道光皇帝為了讓天下文人都看到他的恩德,還特意讓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為第一副總監理。

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副總監理的人選卻僅僅是從四品官員的曾國藩。

歷朝歷代,朝廷所修建的各種工程,都是一個肥差,誰都擠破腦袋想插一腳。曾國藩的官職太小,這樣的好事本輪不到他。是他的恩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向道光皇帝推薦的結果。穆彰阿見曾國藩的生活過得太過於清苦,也希望他能從中撈點銀子。

可曾國藩接到這個任務後,卻認為自己只會做文章,並不善於做工程,因此,上奏道光皇帝,請求收回成命,另派他人。為此,穆彰阿十分憤怒,覺得曾國藩是一個爛泥巴扶不上牆的人,甚至有好長時間沒有搭理他。


道光皇帝一言九鼎,自然不會因曾國藩請辭而收回成命,並告訴他:「不會,可以學嘛!」

正是這句話,讓曾國藩的心裡騰騰升起一種使命感,覺得無論如何也要將工作干好。

按理說,曾國藩作為第二副總監理,完全什麼事情也不用干,只需當一個老好人,服從上級領導安排即可。但對曾國藩來說,這是不思上進,不想獲得升遷的做法。他即使作為第二副總監理,也一定要爭取一個升遷資本。

為此,曾國藩兢兢業業,無論是購買材料,還是請工人等,都親力親為,精打細算為朝廷節約銀子,而他的領導,即工部侍郎匡正、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本就不喜歡工地上的灰塵,除了舉行開工典禮時,到現場講了幾句話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人影了,任憑几十個工作人員在工地上忙碌。

皇家辦事都很快,僅僅三個月,文廟就修繕完畢。道光皇帝大喜,嘉獎了所有參與人員,其中,匡正獲得獎銀一千兩,文慶獲得獎銀八百兩,曾國藩獲得五百兩。

皆大歡喜的同時,曾國藩卻發現了一條升遷空隙。


原來,曾國藩一切從道光皇帝提出的節簡出發,將購買原材料和請工人的費用進行了詳細列表計算,共花費白銀七千兩,而工部侍郎匡正,卻向道光皇帝索要了三十萬兩白銀之巨。

按照老好人的做法,曾國藩此時根本不會伸張,反正花的銀子又不是自己的。況且,還得到了朝廷嘉獎。

曾國藩不願意當一個老好人,他決定抓住機會,獲得升遷。其過程雖然驚濤駭浪,可也讓他平步青雲。

曾國藩到底是怎麼操作的呢?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