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曼陀山,達里湖(紅山飛雪)

​​ 曼陀山,達里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曼陀山,達里湖》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曼陀山,達里湖

曼陀山,東臨貢格爾草原,西面是灌木叢林,南望騰格里沙漠,向北,懷抱一碧萬頃的達里湖。有山川、湖泊、沙漠、叢林等自然景觀,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曼陀山是由一塊塊巨大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石頭堆疊而成,不險峻、不陡峭。自然也沒有陰山山脈,大興安嶺那樣連綿起伏,峰巒疊嶂。

只是一座山,在烏蘭布統草原與貢格爾草原交界的地方,突然崛起,又悄然收攏。坐北望南,東西兼顧。集草原眾美於身側,巍巍乎,磅礴矣。

我們沿着崎嶇的山路攀登,雖然步步上坡,卻並不難以行走。走了一段時間,汗出來了,有些氣喘吁吁。驀然回首,才發覺,已然走進了大山的腹地。也才恍然,這座在外面看起來並不險峻,也不連綿的曼陀山,裡面,也是一山連着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才覺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之所在。想認識一座山,非走進大山不可。

曼陀山的奇特,就在於每一座山峰,幾乎都是渾圓的石頭。沒有刀削斧劈的險峻,也沒有橫截斷崖或聳立的孤峰。是一塊一塊渾圓的石頭,就那麼輕巧寫意的一疊,一壘,就是一個山頭,一段絕壁。外觀,永遠是圓潤,是飽滿,還有堅硬。我想,那是風磨雨潤的傑作,是光撫月慰的結晶。

獨特的地形地貌,就必然會造就出奇特的自然景觀。人們就依照那些奇形怪狀石頭的自然形態,給他們取了諸如「曼陀大佛」、「八戒問天」、「張飛鎮關」、「仙人靴」等名字,來吸引人們的目光。

走走停停,尋尋問問之間,不覺已經來到山頂。山頂的風貌,又是另一番樣子了。沒有想象中的峰巒疊嶂,自然也沒有幽深的峽谷,莽莽蒼蒼的樹木。就像走進了山地,幾乎都是平緩的坡,綠茸茸的野草和搖搖曳曳的山花。這裡一塊,那裡一塊裸露出來的巨大石頭,仍然是渾圓,是黃褐色。樹木很少,山風強勁,比山下冷很多。

高高突起的石頭上,建了亭子,或者迴廊,供遊人休息或憑欄遠望。一道一道木製棧道連接了幾個山頭的亭子,高低起伏,曲折迂迴,從山巔一直到達半山腰。每一個節點,都有亭子間,盤旋着,像長城的烽火台。站在不同處,可以觀賞不同的風光,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的暢想。

強勁的山風撕扯着人們的衣襟,還有女人的長髮,很是囂張。高聳的風機發現低沉的轟鳴,像是有直升機在人們的頭頂盤旋,震顫着人們的耳鼓。從旁邊經過的人,小心翼翼扶着棧道的扶手,避開襲來的風力,像是一隊疾行士兵。

站在觀海亭,當風而立,遙望。

滿眼的蘆葦,從山腳下一直蔓延到湖邊,浩浩蕩蕩,莽莽蒼蒼。煙波浩渺的達里湖無邊無際,消失在蒼茫處,再看不見了。空中幾隻飛鳥,逆風而行,發出一陣陣悲鳴。忽然就想起了那個東臨碣石觀滄海的曹操,想起了他那無限的感慨。「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我等只是一介貧民百姓,沒有曹操那樣的雄才偉略,自然也吟詠不出那慷慨蒼涼的詩句來。可是,身處曼陀山最高處,面臨碧波萬頃的達里湖的時候,也不禁感慨叢生,泫然而涕下矣。

何者?見景而情生,感極而悲者矣。

就像那范仲淹登上岳陽樓,面對八百里洞庭,看那湖水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氣象萬千。不覺悲喜交加,感慨尤甚,發出千古一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梟雄如曹操,騷人墨客如范仲淹,登斯樓也,總會有許多的感慨,許多的嘆息。我們卻很少有這樣的感懷。是古人多愁善感,還是我們變得麻木了,薄情了呢?

我嘗試着用范仲淹的目光去看達里湖,去看那碧波蕩漾,看那渺遠看那蒼茫。看那漁船點點,一片汪洋都不見。看那逆風而飛的水鳥,拼盡全力與風抗爭,最終卻落荒而逃,只留下幾聲倉皇的鳴叫。試着用范仲淹的心,去懷想,去感受,卻依然沒有那些遷客騷人的喜樂憂愁,沒有把酒臨風,寵辱偕忘的心境。或許,我不是遷客騷人,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想這曼陀山,在這草原深處,與達里湖相守相伴了不知多少歲月。經歷了草原的風風雨雨,經歷了草原草原遊牧民族那些鐵馬秋風的時光,自然也見證過那些部落,那些王朝的興興衰衰,起起落落。東胡、烏恆、匈奴、突厥、西夏王朝,一直到蒙古的大元帝國。這座曼陀山一直都在。誰來了,誰去了,曼陀山端坐草原,不悲不喜。

曼陀山,有歷史的厚重,自然也會有些神秘色彩。據《元史》載:「至元二十四後,蒙古乃顏部落反叛,世祖皇帝忽必烈率軍親征,途經此地,駐蹕應昌之夕,山巔一佛臨空,現金身色,如影如幻......遂做佛事七晝夜」。雖然不免有些虛無,但史實想來是不錯的,有據可查。況且,山上尚有「龍興寺」的遺蹟,可以作為佐證。另有傳言說,山的後側有一山洞,稱為「淨梵水雲洞」,水雲洞連通達里湖,曾有龍潛藏於洞內。

大凡山水,有名者,皆有底蘊,有傳說,才會有引起人們前來一游的興趣。

「曼陀」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曼陀山也被人稱之為「神山」。達里湖依附在神山,那麼,達里湖是不是可以看作是「神水」了呢?

劉禹錫在《陋室銘》有句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恰好,曼陀山不是很高,達里湖也不是很深。但這一山一水有龍有仙,理應是「名山」,「聖水」了罷。

移步下山,卻看不見那浩淼的煙波,那迷茫的湖水,眼前是飛揚的蘆葦。浩浩蕩蕩的蘆葦,將一山一水間隔開來,成了一靜一動兩個世界。古人云,仁者愛山,智者樂水。這裡山水相依,山巍峨,水縈紆,蘆葦飄飄蕩蕩,應該是仁者、智者的最愛了吧。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