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
曲陽石雕,中國民間雕刻藝術,是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據悉,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上,聳立着一座雄偉壯觀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下部展現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畫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陽縣石雕藝人的傑作。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曲陽石雕
非遺級別:國家級
申報地區:河北省曲陽縣
歷史溯源:漢朝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遺產編號:Ⅶ-34
技法:圓雕、微雕
歷史源流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境內有一座黃山,狀若銀龍。滿山漢白玉石潔白晶瑩,宜精雕細刻。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世代相傳的雕刻工藝,使曲陽成為我國有名的石雕之鄉。
曲陽石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相傳在西漢時期,劉秀被王莽追殺到曲陽縣王台北村南的山上,躲藏在草叢裡。王莽放火燒山,想把劉秀燒死。劉秀的狗把周圍的草弄濕了,制止了烈火的蔓延,從而使劉秀得救,但狗卻累死了。後來劉秀打敗了王莽,找了當地石雕藝人,為狗建塔,以表昔日救命之恩。到了唐、宋時期,曲陽石雕逐漸發展,及至清朝,就有了「天下咸稱曲陽石雕」的盛名。在清朝末年巴拿馬舉行的世界石雕藝術賽會上,曲陽石雕曾獲得世界第二名。曲陽石雕有秀美雅致的效果,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以及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名勝古蹟,古今人物等上百種傳統作品。河北省曲陽縣是漢白玉雕刻藝術的故鄉。曲陽大理石儲量大,質地潔白晶瑩、經久耐磨,是石雕的優質原料。
《曲陽縣誌》記載:「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據現有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漢代,曲陽石雕已用於建築業了。曲陽縣城南 有座「狗塔」,據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5年),為紀念一隻曾保護他逃出大火的義犬而徵召當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時期(公元386534年),曲陽石雕藝術已 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全國各地崇尚佛教,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從而也促進了曲陽石雕中各種佛像作品的發展。曲陽石雕佛像造型莊重優美,面貌嚴肅威武, 或慈藹端莊,線條流暢,至今仍是傳統的主要石雕品種。1953年,從古剎修德寺出 土文物中,發掘出佛像、金剛像等石雕作品200多件。在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東魏天平(公元534~537年)等年號和作者姓名。 經查明,上述這些作者都是曲陽縣人。唐、宋兩代,曲陽石雕藝術更加繁榮,作品流傳全國許多地方,除石雕佛像外,歷年發掘出土的還有曲陽石雕動物、瓜果等。 在曲陽縣西郊村的一座寺廟裡,至今還保存有一尊唐代雕塑的漢白玉站佛。佛像身 高八米,容貌莊嚴,氣宇軒昂,服飾摺痕,線條清楚柔和,極為生動傳神。
曲陽是怎麼興起雕刻的?對此有許多說法,其中最為盛行的是一種帶有傳奇色彩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流派之一的黃石公,可與鬼谷子齊名,為曲陽縣人。他嬰兒時被棄於曲陽的黃山,後人謂之為黃石公。他隱居黃山著書立說,留下《太公兵法》和《雕刻天書》。他把前部書傳給張良,把《雕刻天書》傳給同鄉曲陽的宋天昊、楊藝源兩位弟子,從此曲陽人學會了雕刻。
有史料記載的是,曲陽雕刻藝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西漢始,曲陽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曲陽縣城南有座"狗塔",據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為紀念一隻曾保護他逃出大火的義犬而徵召當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時曲陽石雕中的佛像、石獅已獨具風格。
唐時曲陽成為中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陽石雕已享有盛名,湧現出楊瓊、王道、王浩等一批傑出的民間雕刻藝人。元世祖忽必烈興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陽石雕藝人楊瓊因雕技精湛,被任命為總管。據記載,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就是由楊瓊設計監造的。
明清時期,曲陽石雕工藝更加精巧,清末曲陽人雕刻的《仙鶴》、《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以致"天下咸稱曲陽石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中央派慰問團到革命老區慰問,曲陽石雕藝人把他們精心雕制的各種石雕,贈送給慰問團。後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的興建,天安門的修復,毛主席紀念堂的建造,趙州大石橋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陽石雕藝人參加。他們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現在,首都人民大會堂河北廳中的歷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們完成的。1995年曲陽縣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
在曲陽,說到石雕必提起三個人。元代楊瓊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得到元世祖高度讚賞,稱"此絕藝也";清末劉普治的"仙鶴"、"干枝梅"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天下咸稱曲陽石雕";現代劉東元(已故),古老的石雕藝術在他手裡煥發了新的活力,其弟子盧進橋(已故)、甄彥蒼、安榮傑繼承了傳統技法,並用錘子釺子譜寫了石雕藝術的新篇章。
盧進橋、甄彥蒼、安榮傑三人雖同出一門,卻走着不同的藝術道路。盧進橋將石雕、牙雕、玉雕、木雕技法融為一體,獨創出剝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結合的鏤雕技法;甄彥蒼在繼承傳統雕刻技藝的基礎上,充分借鑑西洋雕刻技法,開創了曲陽石雕的西洋流派;安榮傑發明並運用"安氏放大法",將"哼哈二將"、廣東三水臥佛、山東蒙山老壽星像等巨雕工程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曲陽縣石雕2000多年的歷史
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上,聳立着一座雄偉壯觀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下部展現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畫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陽縣石雕藝人的傑作。
曲陽石雕藝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曲陽盛產質地優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漢代,曲陽一帶的石雕藝人就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龍鳳、雄獅、觀音、佛像等各種工藝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興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陽石雕藝人楊瓊因雕技精湛,被任命為總管。據記載,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就是由楊瓊設計監造的。清代,曲陽石雕曾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出,榮獲世界石雕藝術第二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中央派慰問團到革命老區慰問,曲陽石雕藝人把他們精心雕制的各種石果,贈送給慰問團。後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的興建,天安門的修復,毛主席紀念堂的建造,趙州大石橋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陽石雕藝人參加。他們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現在,首都人民大會堂河北廳中的歷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們完成的。
曲陽石雕藝術除各種建築物的雕刻外,還有各種石雕裝飾品、工藝品,如人物、山水、花草、鳥、獸、魚、蟲等應有盡有。現在,曲陽石雕藝術有300多個品種。他們的作品不僅國內人民喜愛,而且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1]
工藝特色
曲陽雕刻工藝歷經千年而不中斷,譽滿海內外。隨着曲陽雕刻材質從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鏽鋼等的擴展,其雕刻技藝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
現在雕刻的題材相當廣泛,既有傳統的仿古建築飾品,又有現代人物雕像;既有園林雕塑,又有家庭裝飾;既有飛禽走獸,又有游魚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長不盈寸的精品。曲陽縣以"雕刻之鄉"的美稱享譽海內外。曲陽石雕的傳統工藝是利用開臉特技法,在石料上畫出大概輪廓,先雕鼻子,再從頭到腳依次雕刻,做到"內外有度,比例協調"。而現代工藝則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依靠科技力量(電動工具),運用圓雕、浮雕、線雕技法,將解剖學、美學融為一體,所雕作品既有高貴華美的傳統特點,又有新穎明快的時代精神。
其雕刻工藝既善於利用刨荒、刨光、開臉等特技,又善於目測定型,採用"上細"工藝,達到了"線要直、面要平、彎要活"的標準。曲陽石雕現在的主要傳承人為盧進橋(已故)、甄彥蒼、安榮傑,劉宏立等。
曲陽石雕所用材料天然漢白玉儲量豐富,產於該縣城南黃山之下,石質具有潔白晶瑩、純淨細膩、脂潤堅韌、經久耐磨等特點。既易受刀,又耐風化,色澤不敗。曲陽石雕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構思精巧,造型美觀;紋飾清晰剔透,生動逼真;刀工精湛細膩,圓潤光滑。料質有漢白玉、花崗石、玉石等。顏色有白、黑、黃、綠、紅、灰等。還有形形色色的木雕。
種類
曲陽石雕的花色品種600多個,其中有人物、佛像、瓜果、動物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 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現代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還可承制人物、雕像、碑刻、 建築裝飾等圓雕、浮雕品。不論何種石雕作品,都富於民間傳統的魅力和生活氣息。
題材
曲陽石雕除以水果、動物為題材的上百種傳統產品外,還有以車馬、走獸、人物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為題材而雕刻的石雕精品。除用漢白玉外,曲陽石雕還有用雪花石、桃紅、墨玉等石料刻制的精品,暢銷日本、新加坡、比利時、奧地利、澳大利亞、美國等10多個國家。
技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與和諧,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
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後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圓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訂守「泥稿」後,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塑作品的各個部件都能符合條例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隨着時間的推移,石雕的題材不斷拓寬,石雕技法也不斷豐富發展,在圓雕技法的基礎上,出現鏤雕、鏈雕。在表現內容上,也由獨立的個體發展到人物、動物和山水等相結合的大型群雕,這就使得圓雕從技法到作品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完善。同一件圓雕作品,往往是圓雕、鏤雕、鏈雕等多種技法融會貫通。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在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地,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也開始出現。清初楊璇、雕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刻劃上自己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微雕藝術「藝在微」,愈是細微,功夫越精,價值也越高。微雕也是十分講究畫面和章法的藝術,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師首先要有很深的書法和繪畫功底,雖然微雕細微到無法用肉眼辨認,但在放大鏡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書法精品。
傳承意義
曲陽是雕刻之鄉,城南山石質純淨、堅韌潤滑、品位絕奇,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框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菩薩觀音、力士天女、龍鳳獅獸為其藝術典型。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曲陽手工雕刻技藝不斷受到衝擊,開料、手工刨荒、工具製作、手工錘釺等技法已近失傳,模型也不再製作。此外,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雕刻材質和雕刻類型受到影響,佛像製作越來越少,這對傳統曲陽石雕技藝的保留與傳承也造成了不少損害。必須儘快制訂措施拯救曲陽石雕這一古老的手工技藝。
所幸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曲陽縣的盧進橋(已故),甄彥蒼,安榮傑,劉宏立,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在各界縣領導以「市場帶領產業,產品擴展市場」的精神指導下,曲陽縣建成了從曲陽縣城長十公里的雕刻走廊。在馬路兩邊的個體攤位上百花爭鳴,推陳出新,形成了一定規模,
但是,由於缺乏相對的管理體系,現在石雕產品的質量很難把握,造成了「價格決定質量」的現象,希望能夠引起領導的重視。杜絕劣質產品充斥市場,以次充好的現象。
發展情況
曲陽是雕刻之鄉,城南山石質地純淨、堅韌潤滑,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獷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用牙雕、木雕的手法豐富了石雕技藝。
曲陽現有雕刻集團3家,雕刻企業、攤點2600多個,雕刻從業人員10萬多人,雕刻年產值50億多元。根據市場需求,投資5億元興建東方雕刻城,被省列為重點工程項目。現在入駐企業達到400多家,投資4000多萬元的雕刻廣場正在建設中,年底可望竣工。經過多年經營,截止現在,曲陽雕刻業已形成「一城一線三小區」(一城:東方石雕城;一線:曲新公路沿線; 三小區:羊平、文德、黨城)的發展格局。現有雕刻集團2家,雕刻企業、攤點1200多個,雕刻藝人數以萬計,年產值4億元。最近,在縣城至羊平公路兩側規劃了占地1000多畝的「雕刻走廊」,並經省批准立項,現正抓緊建設,可容納雕刻、板材企業50多家。投資500 多萬元的「雕刻藝術宮」已經投入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