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
曝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目录
名词解释
英文:aeration,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
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以交换气态物质和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的水处理方法,或使气体从水中逸出,如去除水的臭味或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或使氧气溶入水中,以提高溶解氧浓度,达到除铁、除锰或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影响气体在气液两相之间转移速率的因素有:该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和在液相中的浓度、温度、两相界面面积和水的组成等。在相同温度和分压下,一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常称平衡浓度)是恒定的;当该气体的浓度大于平衡浓度时,则从水中逸出;小于平衡浓度时,气体溶入水中。水库或湖泊往往由于藻类、原生动物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或动植物残体的腐烂而有臭味。致臭物质通常是挥发性有机物,可用喷泉、多阶跌水、多层穿孔板落水和多层焦炭盘落水等曝气装置,使水流分散成薄膜状或液滴状而将其去除。
地下水有时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或过量的铁、锰,也可用曝气法处理。游离二氧化碳有腐蚀性,水的碱度较低时,曝气后水可经石灰石滤床过滤,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根,这时滤床中要有较长的接触时间。地下水中溶解的铁、锰一般是低价的重碳酸盐,和空气接触后,因游离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而溶解氧浓度提高,即能转化为沉淀。铁、锰含量一般不高,需氧不多,所以对曝气的要求较低,而对接触时间要求较高。
前者是压缩空气通过管道和布气设备在水中形成细小的气泡,向上浮动通过水层。后者是应用叶轮或旋刷剧烈搅动水面,不断以新的界面和大气接触,气泡曝气法和表面曝气法除供氧外,还具有搅拌作用,使活性污泥维持悬浮状态。关于曝气池的构造和设备见活性污泥法。此外,气泡曝气法还用于废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以冲洗沉渣和防止废水腐化 。
曝气系统的核心部件曝气泵的吸入口可以利用负压作用吸入气体,所以无需采用空气压缩机和大气喷射器。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所以无需搅拌器和混合器。由于泵内的加压混合,气体与液体充分溶解,溶解效率可达80~100%。所以无需大型加压溶气罐或昂贵的反应塔即可制取高度溶解液。气液比约为1:9(吸气量为8-10%),串联使用可以增加吸气量。一台GLM(B)系列曝气泵即可进行气液吸引、混合、溶解并直接将高度溶解液送至使用点。过泵流量 1-50 M3/H;处理水量1-150 M3/H 。因此,使用GLM(B)系列曝气泵,可以提高溶气液制取效率、简化制取装置、节省场地、大幅降低初次投资、节省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 ↑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
- ↑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