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暖國的春(王必東)

暖國的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暖國的春》中國當代作家王必東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暖國的春

清晨,我循着桃花的香氣來到後山,這是一片小山崗,早起的鳥兒,啾啾鳴囀,分外好聽。綠蔭灑滿山崗,四周小溪環繞,清澈軟綿,嘩嘩流淌。

居所與桃園很近,中間是青石鋪就的小道,站在胯溪的小小石拱橋上,溝渠阡陌隔開的菜園便盡收眼底:遠的近的,高的低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鬱鬱蔥蔥,花色雜陳,引來蜂蝶翩翩起舞,一個帶着斗笠的農夫,在剛露臉的朝陽霧氣下,挑着水壺來回忙碌着。

粵地的冬天不像冬天,給於我的感覺永遠不如故鄉,而年後的春,似乎也是如此,雖然春天的腳步是由南向北的趕場,因為缺少雪冬的洗禮,乍暖還寒的還是不夠。對於從小在蘇北長大的我,冬天看不到冰凍就是奇怪的事,多年與雪霜未曾謀面,那種思念是種親切。

記得幾次年關回家,似乎已經扛不住家鄉的寒冷考驗,一頭鑽進被窩,於是整日裡不下床。外面的風雪霜凍,總是給我拒之千里的感覺。

年後,似乎節味已過,歸期越近,割捨的感覺就越折,短期故鄉的無壓生活讓我思想鬆弛,一夜睡到大天亮。

母親記得我的愛好,總會在初二以後圍着村外田間地頭尋覓,我的飯碗裡於是就會多了一份春天的母愛。野生的薺菜,涼拌也好,包餃子也好,總之那是南方未曾有的美味,至少我在的地方沒有,吃着久違的手工煎餅,夾着母親親手調製的味道,那新鮮的薺菜讓我回味無窮。

家鄉的初春,一切都是欣然朦朧的樣子,從沉睡到復甦,從野火掃萬綠到春風吹又生。那是冬到春的交接,那種轟轟烈烈的儀式讓我想到蘇夫子的一首關於春的詩詞: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眼前粵地的春,永遠得不到北方嚴冬的重生,那是一種缺憾,我的心裡,缺憾永遠的親切,即使她讓我不得歡娛自由的煦暖,可那是嚴慈故鄉的味道,龔自珍的那首雜詩不是說: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思索到这里,我扶住石桥的栏杆,眼睛似乎迷离了沙子,泪水沾湿了眼前一切。

[1]

作者簡介

王必東,筆名墨池留痕,江蘇東海人,連雲港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