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土特产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的年轻城市。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68年起称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晋中市辖区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行政区划分为1市(介休)1区(榆次)9县(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及晋中经济开发区,118个乡镇。
目录
经济奇迹
晋中是晋商故里,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间“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历史人物
晋中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著名历史人物中,政治家有春秋祁奚、东汉王允、北宋文彦博、清代祁隽藻;文学家有唐代王维、温庭筠,实业家有晋商巨子乔致庸、渠本翘,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当代名人中,有法学家张友渔、历史学家侯外庐、画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及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
旅游资源
晋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的旅游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旅游资源优势已日益显现出来。此外,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我市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优势,无疑是激励全市人民奋发图强、负重赶超的内在精神力量。[1]
鱼羊包
鱼羊包被称为是一个汉字造就对"中华名小吃"。鱼羊包是用新鲜鱼肉、新鲜羊肉、家传老汤及多种调味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肉陷食品,其配膳独特,营养合理,制作精细,滋味鲜美,皮薄馅嫩。
历史由来
鱼羊包始创于公元1866年,山西寿阳名厨王大财跟随三代帝王师祁隽藻司厨行走大江南北,在吸收和掌握南北菜品的同时注重对养生食品的研究,有一年祁隽藻的母亲因年老体弱,虽服用很多滋补药品身体仍不见恢复,而且常常厌食,家厨王大财根据祁母喜食包子、饺子的特点,用鱼肉和羊肉制作了养生膳食鱼羊包、鱼羊饺为祁母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祁母的身体得以恢复。2003年,鱼羊包传承人王同云先生在晋商故里的山西榆次老城北大街的饭店设计菜谱食,灵感忽现想起儿时“鲜”字谜语,“半边有毛半边磷,半边美味半边香,半边上山吃青草,半边就在水中藏”。由此产生了制作鱼羊包的想法,后经历多次试验并请美食家品尝鉴定改进,鱼羊包终于面世。
鱼羊包传承人王同云在继承祖方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解决了“鱼肉”有腥味,“羊肉”有膻味的技术难题,使鱼羊肉馅通过渗汁增养产生了一种“灵味”,这种“灵味”就是“鲜”。所以今天人们品尝到了世界上最鲜最美的包子。鱼象征着富裕,人们常常用年年有余期盼着鱼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羊象征着吉祥,人们常常用喜气洋洋、洋洋得意形容羊带给我们的喜气和吉祥。所以我们品尝鱼羊包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吉祥幸福。
荣誉
制作“鱼羊包”特色美食的肉馅200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鱼羊包”和“知鲜阁”等六项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同时“鱼羊包”也获得政府和行业组织“中华面食面点创新奖”“中华名小吃”等十一项荣誉,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CCTY-2“赢在中国”第三赛季成功晋级108强,“鱼羊包”现已是晋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料
面粉300克、水150克、酵母5克、绵羊肉、鲷鱼片、葱、姜、芝麻油、胡椒粉、酱油、糖、骨头汤各适量。
做法
- 将猪棒骨从中间斩断,洗净放入冷水中煮开捞出;
- 倒掉煮棒骨的水,洗干净锅放入足够多的水,在放入猪棒骨和姜,葱,蒜,花椒,八角,料酒;
- 煮开后转小火,熬制1-2小时,直至棒骨肉酥烂,最后放盐;
- 汤放凉以后,撇去浮油,过滤后分装入保鲜袋中;
- 将分装好的骨头汤放入冰箱冷冻;
- 做饺子包子调馅时用,取出化开即可。
- 羊肉用清水泡一泡,去除血水。沥干水分后将肉先切成小丁,在剁成肉泥;
- 将鱼肉剁成鱼泥;
- 将葱姜也剁碎;
- 将羊肉与鱼肉混合,羊肉与鱼肉的比例是1:1;
- 倒入入芝麻油搅拌均匀,在放入适量的葱姜末,胡椒粉,酱油,糖和少量的高汤,朝一个方向搅拌,然后往馅里加点高汤,继续搅拌,搅至肉馅有弹性,再加汤,再搅,搅至肉馅粘稠又有弹性就好了;
- 面粉和酵母混匀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团,放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两倍大;
- 将发酵好的面团充分揉匀,切开面团,表面气孔小而均匀即可;
- 切剂子,擀皮,包包子;
- 包好的包子静置20分钟;
- 锅中水滚开后,上屉蒸25分钟。[2]
太谷壶瓶枣
产地
太谷县位于黄土高原,独特的日照、水肥、温差条件适合壶瓶枣和其它枣树的生长、结实。成熟的壶瓶枣,颜色深红,单果平均重20g,大果50g以上,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称。
历史渊源
关于壶瓶枣的产生、定名和具体栽培史难以考究,但壶瓶枣的原产地太谷县里美庄村村南的二佛山上遗存的战国时期的点将台和孙膑借枣伏兵的传说故事流传于民间。相传当时阳邑(时为县治所在地)一带是古战场,孙膑、庞涓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正值秋天,里美庄一带红枣满坡,孙膑看中了枣儿可顶战士粮,采取减灶计迷惑庞涓,最终将庞部诱进包围圈,置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从中国各地选送名特优农副产品为前苏联的斯大林祝寿,里美庄村“老满红”枣园里的壶瓶枣被选定为礼品,据说斯大林吃了赞不绝口,从此,太谷里美庄的壶瓶枣的名声就传开了。壶瓶枣虽是历史名产,但长期以来受村外的枣树不见枣(实际是疏于管理)的小经验主义的影响,结枣树多集中于村内房前屋后和有钱人家的园儿中,多品种混栽,杂收混晒。
品质特性
太谷壶瓶枣属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5—6月开花,8—9月果熟。太谷壶瓶枣树萌蘖力较强,根蘖苗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势较强。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枝条中密粗壮,干性中强,树姿半开张,并且具有产量高、寿命长的特点。太谷壶瓶枣的枣树平均株产百斤以上。果实平均每枚重17克,最大可达30克。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称。壶瓶枣为山西的十大名枣之一。壶瓶枣以果形上小下大,中间稍细,形状似壶亦象瓶,故称之为壶瓶枣,是中国大型红枣中的名品。
营养价值
太谷壶瓶枣营养丰富,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糖30—50克,蛋白质3.3克,钙41毫克,磷23毫克,铁0.5毫克,含有各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达380—600毫克,居百果之首。壶瓶枣制干后,肉质细腻,久贮不干,制干率57.2%,干枣含糖量71.4%。
药用价值
壶瓶枣还是一种滋补佳品,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及解毒等功效,在产区有“每日三颗壶瓶枣,身体强健不服老”的说法。壶瓶枣叶、枝、核、枝皮及树根均可入药,主治心腹邪气,有益气、补血、养胃、安神之功,凡身体一切虚弱之症,久服轻身延年,坚志强力。
产地环境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位于黄土高原,独特的日照、水肥、温差条件适合壶瓶枣和其它枣树的生长、结实 。太谷壶瓶枣5、6月份开花期,这时,太谷县充沛的雨水、强烈的光照、适宜的气温,4℃左右的温差,保证了太谷壶瓶枣所特有的品质,直到9月中旬脆熟,太谷壶瓶枣进入脆熟期发红以后,遇雨就会裂果,这是壶瓶枣的致命弱点。但恰好在这个时期太谷地区进入少雨期,从而减少了太谷壶瓶枣的裂果,且果实含糖量增加,干物质饱满。[3]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太谷县特有的名产品,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面粉500克、热水100毫升、花生油125克、白糖150克、糖稀75克、泡打粉25克。
制作方法
- 把面粉倒在盆内,中间扒成坑,把花生油、白糖、泡打粉倒在坑内,把热水徐徐加入,调和均匀。
- 把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揉光揉匀,搓成长条,揪成20个剂子,将剂子逐个按扁,一面刷上糖稀,把芝麻顺手撒在糖稀上粘住(行业称此为“花芝麻”,另有“全芝麻”如一品烧饼,即烧饼上沾满芝麻;“圈艺麻”如夹沙饼,芝麻滚沾在饼的周边。“半芝麻”如宣化饼,芝麻沾成半圆形)。
- 把沾好芝麻的饼送入烤盘,将温度调在220℃,烘烤13分钟左右即成。
产品特点
麦黄色,香酥绵甜。将食时,甜而不硬,软而不皮,香甜湿润,容易变化 ,不粘牙,对老人、病人和旅行者尤为适应。[4]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