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画报
《时事画报》是1905年9月拒约运动期间,在广州创刊,由高卓廷主办,潘达微、高剑父、何剑士,陈垣等编撰,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内容以图画纪事为主,论事次之,论事次之,论事又设庄谐二部,先谐后庄。大胆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抨击时政,颂扬革命。
1908年《时事画报》因报导黄兴等人发动的钦廉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激怒清政府,被迫迁至香港。接著又因鼓励广州新军起义,清政府曾发出七个照会要求香港港督勒令《时事画报》停刊,港督未予理睬。1912年后,《时事画报》发表的大量漫画,已经完全采取现代漫画的手法,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漫画刊物之一,而且是我国现代政治漫画刊物的鼻祖。[1]
目录
刊行历程
西元1905年(光绪31年)阴历8月,潘达微等人以河南赞育善社名义于《有所谓报》募款筹设《拒约画报》,稍后更名《时事画报》。
同年9月29日,《时事画报》于广州发行创刊号。以后数年,该报先后由潘达微及谢英伯主编,其绘者包含何剑士、谭泉、葛璞、崔岐、郑苌、尹爟、冯如春、罗清、高剑父、陈树人等人。
潘达微、何剑士、高剑父与陈树人在绘事之外兼擅文字,又得陈垣、黄世仲、岑学吕等人参与撰稿,可谓阵容坚强。
1907年被迫停刊,次年曾一度复刊,不久再度停刊。
1909年为当局所忌,转至香港发行,次年停刊。1911年7月其成员于广州改名为《平民画报》由邓警亚主编。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复刊,广东光复后,恢复原《时事画报》名继续出版。岭南派著名画师伍德彝、郑游等20馀人曾参与绘画。时事画报创刊初心:“抑吾以为中国生死存亡问题, 决于今日而已。同人之创办斯报也, 本善善恶恶之旨, 以缮警醒图为目的, 以深入人心为最后希望, 有造福于社会者, 则绘以为纪念。”
但隔年又因时局再度停刊。
评价
《时事画报》出世之际,正值清末国祚疲敝、存亡悬于一线的多事之秋。随著反清反帝斗争日益汹涌,开风气、启民智的需求愈发迫切,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呈现出勃兴态势。据统计,仅在广州十八甫一带,辛亥革命前后就有140多种报刊在此发行或迁来此地。
为唤起底层大众的救亡意识,上海的《俄事警闻》、香港的《中国日报》等进步刊物,不约而同地开始以诙谐文字、歌谣、杂俎、漫画来讥刺时政。至此,曾是古代文人“漫笔”、“戏作”的传统“谐画”,从书斋走向街头,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清晰而强烈的政治指向的现代漫画。
李伟铭、陈平原等学者曾指出,位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又是中西文化交汇锋线的岭南地区,加之主创者多为直接介入革命行动的新型知识分子,《时事画报》不但开广东画报之先河,且在草创之初就确立了“以革命思想入画”的方针,力戒早期画报“堕于风流自赏”的“恶习”,一跃成为晚清画报中政治上最为激进、革命色彩最为浓烈者之一,风行海内外。
作为一家地方性报刊,《时事画报》发行站点遍布国内以及海外华人区,包括东京、旧金山、檀香山、逞逻、安南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时事画报》所刊载的《廿载繁华梦》(黄世仲撰)等小说被陈平原教授誉为“晚清小说中的佼佼者”。其所记录的生菜大会、土地诞等民间习俗,以及开设的“南音”、“粤讴”等栏目,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程美宝看来,则提供了难得的、生动的地方民俗及戏剧研究史料。
广州美术学院蔡涛副研究员认为,以潘达微、何剑士、高剑父等为代表的画报编辑,集艺术家的敏感直觉和经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知和担当,以及革命者的抱负和襟怀于一身,他们把强烈的参与政治变革的愿望付诸办报等现代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画报这种“新媒体”的传媒特性,宣传政治理念和新知识,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就视觉风格的开创性而言,作为中国时政漫画的先驱者,何剑士表现尤为惹眼,其作品将批判的机锋指向政坛昏聩与社会积弊,创造出了属于那个特定时期的、奇绝诡异的画风。
同时,黄大德、李焕真等广州文化研究学者亦认为,以潘达微、何剑士为代表的杰出报人、漫画家,是掀起中国新漫画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重要人物,是策划者、发动者,也是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中国现代漫画史上占著极其重要的开篇第一页。而他们的美育实践,对广东清末美术力量打破师承、地域的派系,实现大整合、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学者李伟铭曾作过一番精辟的总结:“《时事画报》为我们重新描绘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图景——特别是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何从传统的'士'的角色转化为大众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以及一向囿于书斋一隅的诗词歌赋和绘画,如何经历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和时代风云的激荡,在追求实用、趋近大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功能的蜕变,提供了一个相当有效的视角。”
在当局打压之下,《时事画报》辗转穗港,几经中断、复刊、易名出版,于1913年停刊。以潘达微、何剑士为代表的《时事画报》诸君,一直积极致力于美育推广及社会改良活动。
《时事画报》创刊号上明确刊文宣称,在中西艺术门类之中,令人“感触最速,印脑最深者,厥惟图画”!对于“长睡初觉”者,可“触其眼廉,警其视线,使得张目猛省,怵于惨像,而亟起以救危亡。”因此,编辑部同仁决定“仿东西洋各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纪事俱用图画”,臧否百态,悬镜照影。同时,考虑到当时风声鹤唳的政治环境,又提出了通过“曲描善喻,匠意传神”的方式,以求最大程度地深入人心,收“户诵家弦”之效。
《时事画报》的创作群体当中,既囊括了岭南画派名家伍德彝等前辈宿老,也吸纳了当时广东画坛一批新起之俊彦,包括高剑父、高奇峰、何剑士、陈垣、陈树人、廖平子等。虽以“居派弟子”高剑父作为名义上的“署名发起人”,但实际上,真正的创办人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隐秘、年仅24岁的革命党人潘达微。
《时事画报》创办伊始,潘达微便刻了“以革命思想入画”一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事画报》亦将之尊为办报指南,出炉以来,不仅持续报导陈天华、徐锡麟、秋瑾等志士的壮烈事迹,亦对李叔同领衔的春柳社排演进步新戏等文艺动态予以关注。
至于潘达微的个人作品,如揭露清廷弊政的《舆论》,嘲笑保皇党变法失败的《孤臣》,讽刺各种势力、派别争权夺利的《猫与狗》,鼓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铁血主义》等,意识之大胆、立场之分明、寓意之深刻,格调沉郁、笔锋劲健、构图精当,足见其身为革命者忧国忧民、挥斥方遒的政治激情与书生本色。
1908年日本占领吉林省的间岛之后,又宣称南海大东沙岛为无主岛,欲强行霸占。1909年,潘达微特意作《日本之野心》一图,将日本描绘成一轮面目狰狞的太阳。
另一方面,潘达微对平民阶层审美喜好的了然,以及对民间曲艺、风俗、掌故的熟稔,又使其善于借用家喻户晓的素材,传递“密集的革命信息量”。如1908年的《夜题反诗图》和《急急如律令》分别以民间故事、习俗入画,鼓吹革命势在必行。
潘达微少时曾师从名家吴英萼习画,擅山水花鸟。时人赞其“技法基础深厚”、“气韵清幽苍朴”。《时事画报》最初几期的封面画,皆出自潘达微之手,均为工笔花卉图案,可见其丹青根底。以人物为主体的漫画创作原本非其所长,潘达微的作品在构思和笔法上不仅呈现出一种不断自省和更新的趋势,更令人管窥“西风激荡”对清末民初广东乃至中国画坛的浸染。
作于1910年的漫画《富人代表》,被誉为潘达微人物漫画中的杰作。画中的老头躲在阴暗角落里数钱,仿佛听到动静,一脸惊恐。将守财奴贪婪、猥琐、胆颤的形象描摹得惟妙惟肖。
1908年,《时事画报》还刊登了潘达微与黄晦闻合编的《小儿滑稽习画帖》。该系列选取寻常事物作为范本,如借“逞头露角”的蜗牛影射外强中干之人。同时,这一系列“习画帖”,也将爱国、民主、反对侵略等思想以及立身处世的准则渗入美术教学,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漫画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