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克微支
亨利克·顯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 著名作家。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
亨利克·顯克微支 ( 著名作家) | |
---|---|
出生 | 1846年5月5日 |
國籍 | 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波蘭地區 |
別名 | 顯克維支、顯克維奇 |
職業 | 編輯 |
知名於 | 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知名作品 |
《火與劍》 《洪流》 《毫無準則》 《你往何處去》 《十字軍騎士》。 |
顯克維支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任《波蘭報》記者。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的覆滅和早期基督教興起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00多年來,顯克維支的作品再版次數和印數均居波蘭作家之首,並且被譯成40餘種外國文字,譯本達2000多種。英法等國曾掀起過"顯克維支熱"[1]。
目錄
基本信息
標題文字 | 標題文字 | 標題文字 | 標題文字 |
---|---|---|---|
中文名稱 | 亨利克·顯克微支 | 別名 | 顯克維支、顯克維奇 |
國籍 | 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波蘭地區 | 出生地 | 盧布林省伍科夫斯基縣 |
出生日期 | 1846年5月5日 | 逝世日期 | 1916年11月15日 |
職業 | 作家 | 畢業院校 | 華沙高等學校 |
主要成就 | 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代表作品 | 《火與劍》、《洪流》、《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等。 |
外文名稱 | Henryk Sienkiewicz | 示例 | 示例 |
目錄
1人物經歷 2個人生活 3主要作品 4創作特點 5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846年5月5日,顯克維支生于波德拉什地區的奧克熱雅村。父親約瑟夫。母親斯特法尼婭,是富有地主的女兒。1855年顯克維支隨父母遷至文齊奇納村。
1858年 顯克維支考入華沙初級中學學習,在該校學習四年。1862年考入華沙第二中學,學習二年。1864年轉入華沙第四中學學習。
1865年8月,開始在普旺斯克的維依赫爾家擔任家庭教師一年。開始寫作小說《犧牲》。
1866年9月14日-15日,在華沙第四中學參加畢業考試。10月25日,參加華沙大學入學考試,考試合格,被錄取,入醫學系學習。1867年2月4日,轉入文學系學習。
1868年暑假期間,到什查夫尼察休假,並認識了波蘭詩人阿斯尼克。
1869年4月18日,在《每周評論》上發表第一篇評論文章《拉帕茨基的客串演出》。7月3日,在《插圖周刊》上發表論文《米·薩金斯基,文學研究》,開始寫作中篇小說《徒勞無益》。
1870年6月,在《插圖周刊》上發表論文《論卡·米亞斯科夫斯基》。1871年2月,完成《徒勞無益》,並打算寫一部像果戈理的《死魂靈》那樣的小說《在我們的道路上漫遊》。6月,顯克維支沒有考完大學畢業考試便離開了大學。
1872年從5月7日到7月26日,《徒勞無益》發表在《花環》雙周刊上。《每周評論》發表小說集《伏爾西維皮包中的幽默作品》。下半年開始,成為《花環》和《田地》的撰稿人。
1873年從5月到10月,與《波蘭報》合作,撰寫《無題》一欄的雜文和小品文。7月上旬,顯克維支被《波蘭報》派往維也納,寫出通訊《維也納的展覽》。
1874年6月,和戈德萊夫斯基、奧荷羅維奇集資接辦《田地》,顯克維支負責文學部的編輯工作。與人合作翻譯了雨果的《九三年》,由《每周評論》出版。8月17日到9月底,顯克維支到比利時的奧斯坦德和法國的巴黎訪問。
1875年1月開始,顯克維支擔任《波蘭報》"現今"一欄的撰稿人。以"李特沃斯"筆名發表了四十餘篇雜文。9月,顯克維支發表小說《田園詩情》。10月,顯克維支在《波蘭報》上發表短篇小說《老僕人》。
1876年1月2日開始,《波蘭報》上連載中篇小說《哈尼婭》。2月,華沙檢查機構准許出版《徒勞無益》單行本。2月,以《波蘭報》記者身份訪問美國,途經柏林、科隆、布魯塞爾、倫敦、利物浦等城。3月16日,到達美國舊金山,與波蘭僑民會見。4月21日,到達阿納海姆,並在那裡住了半年,開始寫作《旅美書簡》,寫出劇本《進攻》。9月,訪問洛杉磯。完成中篇小說《賽義姆·米查》和《炭筆素描》。
1877年1月,《炭筆素描》發表在《波蘭報》上,引起強烈反響。3月,訪問舊金山。8月,參加波蘭女演員莫德熱耶夫斯卡在加利福尼亞的首場演出。lO月,應邀參加懷俄明的狩獵活動。
1878年2月,繼續撰寫《旅美書簡》,並相繼刊登在《波蘭報》上(其中有《中國人在加利福尼亞》)。2月,訪問波士頓、匹茲堡和紐約。3月23日,乘輪船離開紐約,4月初到達倫敦。4月,到達法國,並在法國停留了一年。在巴黎,結識了許多波蘭的記者和畫家。1月19日起,主持《波蘭報》的《最新消息》欄。寫出小說《一個家庭教師的回憶》和通訊《羅馬印象》。
1880年2月,寫出小說《為了麵包》。3月,曾在華沙、盧布林等地作訪美報告多次。4月,寫出獨幕劇《誰之罪》。8月9日,住在盧加村,寫出小說《韃靼的奴役》和隨感《文學藝術雜談》。11月,顯克維支被選為"華沙劇院劇目委員會"委員。
1881年2月24日,華沙"多樣化"劇院公演獨幕劇《一頁》。
1882年1月,擔任《言論報》的主編。4月,寫出小說《勝利者巴爾特克》,並於5月上旬同時發表在《言論報》和《時代》上。7月15日,第一個兒子約瑟夫出生。8月和9月,到納溫卓夫村考察訪問兩個月。
1883年3月,發表小說《酋長》。5月,長篇歷史小說《火與劍》開始在華沙的《言論報》(2日)和克拉科夫的《時代報》(3日)上連載。年底,《火與劍》第一、第二部由《言論報》社出版單行本。
1884年3月,陪同生病的妻子到意大利治療。5月,顯克維支一家來到巴黎。7月,《火與劍》出版第二版,3000本很快被搶購一空,在讀者中間引起強烈反響。10月,開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洪流》。12月,《洪流》開始在《言論報》(從1884年12月23日到1886年9月10日止)、《時代報》(從1884年12月24日到1886年9月2日)和《波茲南日報》(從1884年12月25日到1886年9月7日)上連載。
1885年1月中至2月中,訪問聖雷謨。繼續寫作《洪流》。5月,回到華沙。6月,陪同妻子到德國賴興哈爾療養,在精心照顧病妻的同時,繼續寫作《洪流》。11月底,到達卡鄧勒格本休養。卡鄧勒格本後來成了顯克維支最喜愛的療養地,幾乎每年都要到該地去休養一段時期。
1886年2月,寫完《洪流》第四部後,到立陶宛訪問了數日。2月底,會見丹麥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8月21日,寫完《洪流》。10月6日,離開克拉科夫,途經布加勒斯特、瓦爾納到達土耳其。11月10日,離開土耳其,乘輪船到希臘雅典訪問兩周。11月28日,從希臘來到那不勒斯訪問,參觀了維蘇威火山、龐貝遺址。後經羅馬、佛羅倫薩、維也納、克拉科夫回到華沙。
1887年 1月中旬,被選為當代小說評判委員會委員。《火與劍》被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2月,開始構思長篇歷史小說《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6月2日開始,《言論報》、《時代報》和《波茲南日報》刊載《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6月中旬辭去《言論報》主編職務。11月,當選為國際文學協會的名譽主席。
1888年5月,完成《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8月,寫作小說《第三個女人》。9月17日,到西班牙訪問,歷時四十天,寫出《鬥牛》一文。12月初,收到一筆一萬五千盧布的匯款,匯款單上寫着"米哈爾·伏沃迪約夫斯基寄給亨利克·顯克維支"。顯克維支後來將這筆巨款作為"文學基金",資助了不少作家和藝術家。
1889年2月,寫出論文《論歷史小說》,與勃蘭兌斯進行論爭。7月底,開始寫作《毫無準則》。
1890年1月,寫出《毫無準則》的第一部。6月,到克拉科夫參加密茨凱維奇遺體安葬儀式。12月,前往非洲訪問。
1891年1月,到達埃及,參觀訪問一個月,開始寫作《旅非書簡》。2月1日,離開蘇伊士,乘輪船前往桑給巴爾。2月28日,離開桑給巴爾,前往非洲大陸內地。3月初,從巴加莫爾出發向內地前進了兩個星期,由於瘟疫流行,不得不撤銷這次旅行,經原路線回到開羅。5月末,回到華沙。繼續寫作《旅非書簡》。
1892年3月,寫出小說《在泉水邊》。6月,開始寫作小說《讓我們追隨他》。開始構思長篇小說《波瓦涅茨基一家》。
1894年2月,寫作《波瓦涅茨基一家》。3月,前往意大利,為《你往何處去》收集材料。10月,寫完《波瓦涅茨基一家》。
1895年2月,開始寫作《你往何處去》。12月,兒子生病。醫生認為是肺病的前兆,要他們到南方去療養。顯克維支陪同兒子來到意大利的阿爾蓋羅過冬。並繼續寫作《你往何處去》。
1896年1月,訪問尼斯。3月,到蒙特卡羅參觀訪問。為寫作《海邊戀情》做實地考察。3月,《你往何處去》出版,受到波蘭和意大利的評論界的好評。8月,寫出《海邊戀情》(原名《在明亮的海岸上》)。8月底,開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12月,被選為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的通訊院士。被裡沃夫的"波蘭記者協會"聘為名譽會員。
1897年3月,當選為華沙"密茨凱維奇紀念碑"籌建委員會副主席。4月,寫完《十字軍騎士》第一卷。11月,受委員會委派,前往意大利訂購密茨凱維奇紀念碑的大理石。繼續寫作《十字軍騎士》。
1898年年初《你往何處去》改編成歌劇《莉吉亞》。5月1日,主持密茨凱維奇紀念碑的奠基儀式。5月中旬,在華沙與波蘭女作家奧熱什科娃見面。5月底,在巴黎會見波蘭作家萊蒙特。7月,彼得堡劇院第一次演出劇本《一頁》。12月24日,華沙舉行密茨凱維奇紀念碑落成典禮。顯克維支本來準備在會上發表講話,被沙俄統治當局禁止,典禮在默默無聲中進行。
1899年1月16日,在為波蘭音樂家帕德萊夫斯基舉行的宴會上,發表熱情洋溢的祝酒辭。年初,會見美國翻譯家柯廷,他因翻譯顯克維支的作品而名揚歐美。9月,前往波茲南的密沃斯瓦夫,參加波蘭詩人斯沃瓦茨基紀念碑的落成典禮,並發表講話。
1900年3月,《十字軍騎士》全部完稿。6月,參加克拉科夫雅格隆大學五百周年的校慶活動。11月,寫出獨幕喜劇《查格沃巴是媒人》,許多城市的劇院爭相演出。12月22日,華沙舉行盛大集會,慶祝顯克維支創作二十五周年,並將捐款購買的奧布倫戈爾克莊園贈送給作家。
1901年1月,收集材料,打算寫一部有關尤利安·阿波斯達塔的小說。9月,參加羅茲新劇院的落成典禮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劇本徵選委員會。11月22日,《時代報》發表顯克維支的公開信,抗議普魯士政府對波蘭兒童的迫害,號召全國人民聲援被害的學生。
1902年6月,住進奧布倫戈爾克莊園,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歡迎。以後每年夏天,全家都要來此度夏。
1903年8月,波蘭洪水泛濫成災,顯克維支發表講話,號召波蘭人民互相幫助共度難關。12月,參加為救濟災民而組織的募捐講師團,到波蘭各地作巡迴報告,募集捐款。
1904年2月18日,被裡沃夫授予該市"榮譽市民"的稱號。4月2日,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勳章"。計劃寫作新的三部曲《在光榮的戰場上》。開始寫作《在光榮的戰場上》。
1905年2月到5月,多次給俄國當局寫信,要求開辦波蘭學校。8月,《在光榮的戰場上》第一部完稿。從9月開始,受民族民主黨推薦,積極參加杜馬(即俄國議會)的競選活動。10月,瑞典科學院授予顯克維支諾貝爾文學獎。
1906年2月,塞爾維亞科學院授予顯克維支通訊院士稱號。4月14日,列席民族民主黨的首腦會議,討論有關停止工人罷工的問題。8月9日,寫出一組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其中有《宙斯的判決》。11月底,前往克拉科夫,參加波蘭哲學家、美學家克拉茲科的葬禮。12月,被推選為由民族民主黨等三個黨派聯合組成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
1907年7月,出版文集《兩個草原》。8月,在克拉科夫立下第一份遺囑。10月,寫出小說《在霧中》,並開始寫作《漩渦》。
1908年年初,參加克拉科夫紀念委員會召開的斯沃瓦茨基遺體遷葬討論會。顯克維支主張葬在瓦維爾宮的名人墓室里。7月,發表短篇小說《婚禮》。8月,應《俄國消息報》之約,寫出有關托爾斯泰的論文。
1909年1月1日,在《華沙信使報》上發表《斯沃瓦茨基--赫洛斯》,揭開"斯沃瓦茨基紀念年"的序幕。3月13日起,長篇小說《漩渦》開始在《波蘭言論報》、《華沙之聲》上連載。12月,寫完《漩渦》。構思新的長篇小說,這是作家專為少年兒童而寫的一部小說,書名為《中非歷險記》,發表時改為《在荒原和在沙漠中》。
1910年上半年,積極參加格隆瓦爾德戰役五百周年的各種紀念活動。7月,在布列塔尼認識波蘭作家熱羅姆斯基。10月,《華沙信使報》開始刊載《在荒原和在沙漠中》。
1911年5月,獲波蘭文學院頒發的金質獎章。10月,開始醞釀新的小說《軍團》。11月,在克拉科夫收集有關波蘭軍團的材料。12月,《在荒原和在沙漠中》出版單行本,立即被搶購一空。
1912年3月、4月,到克拉科夫收集有關波蘭軍團的材料。5月,受華沙科學協會委託,寫信給居里夫人,希望她能回國工作,以提高波蘭的聲望。5月和6月,在法國收集有關波蘭軍團的資料。
1913年5月,開始寫作《軍團》。7月,在佛維成立"波蘭戰爭犧牲者救濟委員會",任該會主席。9月25日,在佛維會見法國作家羅曼·羅蘭[2]。
1916年5月5日,七十壽辰,波蘭各地紛紛舉行慶祝活動,並向作家發來賀信賀電。9月,身體不適,前往貝克斯治療。11月15日晚上9時,在佛維逝世。11月22日,舉行盛大葬禮。歐洲許多國家都派代表前來憑弔這位作家。波蘭國內也紛紛舉行悼念活動。許多作家如萊蒙特、熱羅姆斯基、卡斯帕羅維奇、特馬耶爾等,均撰文表示哀悼。
1924年10月26日,顯克維支的靈柩運回華沙,安放在華沙聖約翰教堂的地下墓室里。
個人生活
婚姻
1880年12月,顯克維支和瑪麗亞·塞特凱維奇小姐訂婚,並陪她到意大利的梅蘭諾療養。1881年8月18日,二人結成伉儷。1885年10月19日,瑪麗亞因患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法蘭克福附近的法爾肯施泰因。
1892年12月31日,顯克維支離開華沙,前往敖德薩,與瑪麗亞·伏沃德科維奇小姐訂婚。1893年2月,顯克維支到達羅馬,原打算在羅馬舉行婚禮,因結婚手續特別麻煩,只好改在波蘭舉行。11月11日顯克維支與瑪麗亞·伏沃德科維奇在克拉科夫舉行婚禮。婚禮結束後,新婚夫婦前往意大利度蜜月,年底回到波蘭。二人於1896年2月離婚。
1899年,顯克維支認識西里西亞文學家瑪麗亞-巴布斯卡,對她一見鍾情,二人於1904年5月5日結婚。
主要作品
類別 | 作品名稱 | 原文名 | 年份 |
---|---|---|---|
長篇小說 | 《火與劍》 | Ogniem i mieczem | 1884 |
長篇小說 | 《洪流》 | Potop | 1886 |
長篇小說 | 《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 | Pan Wołodyjowski | 1888 |
長篇小說 | 《你往何處去》 | Quo Vadis | 1896 |
長篇小說 | 《毫無準則》 | Bez dogmatu | 1891 |
長篇小說 | 《波瓦涅茨基一家》 | Rodzina Połanieckich | 1895 |
長篇小說 | 《十字軍騎士》 | Krzyżacy | 1900 |
長篇小說 | 《在光榮的戰場上》 | Na polu chwały | 1905 |
長篇小說 | 《漩渦》 | Wiry | 1909 |
長篇小說 | 《在荒原和沙漠中》 | W pustyni i w puszczy | 1910 |
中篇小說 | 《徒然》 | Na marne | 1872 |
中篇小說 | 《黃金國》 | 示例 | 1880 |
劇本 | 《一張紙牌》 | 示例 | 1880 |
劇本 | 《誰之罪》 | 示例 | 1880 |
通訊錄 | 《旅美書簡》 | Listy z podróży do Ameryki | 1878 |
創作特點
顯克維支的小說以虛構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見長,善於將主人公都放在各種激烈的戰爭場面和戲劇性的衝突中,來表現他們的思想、個性和才能[3]。
顯克維支對他的同胞們的缺點從來不是視若無睹的,他總是毫不容情地揭發它們,同時還公開表現波蘭的敵人們的才能和勇氣。他像古代以色列的預言家們一樣,常常對他的人民講出嚴厲的真話。因此,他在自己的歷史場景里譴責波蘭人過分要求個人自由,以致常常無謂地消耗了精力,使人們不能為群眾利益而犧牲私利。他責備貴族間的爭吵,責備他們拒絕服從國家正當的需要。但是顯克維支始終是個愛國者,他確實恰如其分地如實表現了波蘭人民的英勇氣概。他還強調了波蘭作為歷史上對抗土耳其人和韃靼人的基督教世界的堡壘所起的巨大作用。這種高度的客觀性最足以證明顯克維支的思想和歷史觀的睿智。作為一個真正的波蘭人,他肯定是不贊成卡爾·古斯塔夫入侵波蘭的,然而,他卻出色地描繪了這位國王的個人勇敢和瑞典軍隊良好的紀律和組織性。
顯克維支的的史詩風格達到了藝術上絕對完美的地步。他那種有着強烈的總體效果和帶有相對獨立性插曲的史詩風格,還由於它那樸素而引人注目的隱喻而別具一格.。
人物評價
直到顯克維支,波蘭史詩才真正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瑞典學者奧·威爾森評)[4]。
顯克維支的作品感情洋溢,同時好作尖刻的諷刺。(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評)[5]。
顯克維支創作短篇,種類不一,敘事言情,無不佳妙,寫民間疾苦諸篇尤甚。事多慘苦,而文特奇詭,能以輕妙詼諧之筆,彌足增其悲痛……《炭畫》即其代表作矣。(周作人《歐洲文學史講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