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柳青不了情(柏峰)
作品欣賞
春風柳青不了情
——談董穎夫的散文
由衷喜悅地打量着精美的上下卷《灃浪集》,董穎夫在眼前逐漸清晰起來,繼而豐滿起來,對他的心靈世界與半生風雨歷程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與董穎夫只在會議上見過幾次面,約略記得首次是柳青文學研究會在常寧宮成立的時候,他在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副會長,身量不高,但精神飽滿,兩眼炯炯有神,講話實實在在,便覺得這是一個很務實也會幹事的人,心裡對他一下子產生了信任和很好的感覺。不久,渭南要召開王傑山先生《渭南歷史通覽》研討會,便邀請他前來參加。沒有想到的是,他愉快地答應了邀請並按時參加了會議,在會議上做了很精彩的發言,特別是即興賦詩,獲得與會者熱烈的掌聲。第三次見面,是在頒發第三屆柳青文學獎大會上,他激情磅礴的詩一樣的發言,又給我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這是一位詩人,真正的詩人!
光陰荏苒,一晃又過去多少年了,再也沒有會面,然而,對董穎夫卻始終沒有忘記,反而一天天鮮活起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年來,柳青文學研究會和他不遺餘力地宣傳柳青和不斷推動柳青文學研究向前發展,做了不少引起文學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事情,令人敬佩不已。
近些年來,由於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不斷回歸和新崛起的文藝思潮有關——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不少的作家和藝術家不斷學習和借鑑外國的藝術主張與創作經驗,我國的文學藝術似乎沿着世界文學百年以來的發展道路重新走過一番,先鋒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的各種流派各種藝術流派,都粉墨登場,輪番展演。應該說,這對活躍我國文學藝術確實有着不小的作用,也產生了一些相當不錯的文學作品,但是,要正確地反映我國社會主義新時代,正確反映我國在不斷追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偉大歷史過程,以及正確反映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英雄人物和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問題,就需要呼喚現實主義,需要呼喚能夠真切地描繪當下偉大的現實生活的文學藝術作品,來滿足廣大讀者以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來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現實,不斷提升審美能力和淨化心靈的巨大精神要求。在這個語境下,柳青有着引領和示範我國當下文學藝術沿着現實主義道路前進的重要作用,學習和研究柳青,重新倡揚柳青毫不動搖為人民而創作,堅定地走從生活到藝術的道路的偉大藝術實踐,是非常必要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
董穎夫從小就有強烈的「柳青情結」,他熱愛柳青,學習柳青,特別是他團結周圍的朋友們一道,在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修整了柳青墓,建立了柳青廣場和矗立起了柳青雕像,並設立了「柳青文學獎」——這些,他積極參與且成為主要的出資者,不僅僅是珍愛柳青偉大的文學遺產,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動了柳青文學精神的普及和實質地推動了整個文學藝術的發展——柳青,已經成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標識和創作導向。當然,我無意於把這些全部歸功於董穎夫和他周圍的朋友們,然而,至少是順應了我國文學藝術的發展趨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現在,讀着董穎夫的《灃浪集》,特別是收入集中的散文篇什,心情十分愉悅。你想,一個具有濃厚的「柳青情結」的作家,不僅僅是作家,而且是詩人和戲劇家的人,他的作品,至少有應該有這樣的特徵,這就是忠實於生活,不斷吮吸生活的乳汁而釀造出這些上乘的文字佳作,具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品質——這是我的基本的藝術判斷。看來我的直覺是準確的。
董穎夫的《灃浪集》里收錄了四十多篇散文作品,其中就有將近十餘篇就與柳青有關,諸如《來自長安的幾則消息:在第二屆柳青文學獎頒獎大會上的發言》《沉甸甸的谷穗兒:在第三屆柳青文學獎頒獎大會上的發言》《五月的收穫:獻給第四屆柳青文學獎》《<柳青在皇甫>一書後記》《春風到處說柳青:紀念柳青誕辰90周年活動側記》《在柳青的藝術高峰上再造輝煌》《柳青在農業上的科學發展觀》《我們為弘揚柳青精神做點事》等等,就憑這些散文的篇名,就能知道這些文章的題材是什麼,主題是什麼和在描寫什麼以及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確實如此,這些散文篇什,雖說藝術角度各異而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就是深刻反映柳青紮根生活的藝術實踐和積極為人民創作的偉大精神,從不同的藝術層面揭示出柳青的藝術內蘊和高尚人格,刻畫柳青的光輝形象,同時,也顯示出自己對柳青的認識的不斷深化與努力向柳青學習的強烈的藝術意願——散文是很講究情感的,沒有真摯的情感,就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董穎夫的這些散文作品,猶如他一再崇尚不已的「麥穗兒」一樣,飽含着對柳青這位偉大作家的無比崇敬之情,也飽含着對我國文學藝術的眷眷深情。有了這情感,他的散文才呈現出獨特的美學風格。
董穎夫還真實地回憶與著名小說家陳忠實的交往,敘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陳忠實是深受柳青文學影響的作家,其巨著《白鹿原》與柳青的《創業史》有着深刻的藝術精神聯繫。如果說陝西文學形成了一個如同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以及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澱」派的文學流派的話,那麼,能否這樣認為,在三秦大地上出現了柳青、陳忠實為代表的「黃土地」派文學流派呢?在我看來,單單從文學描寫的地域題材與認真吸納外國優秀文學藝術營養和以現實主義為底色的創作風格而言,就可以斷定這個文學流派同樣在我國當代文學史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著名文藝評論家邢小利曾經主編過兩卷陝西《「黃土地」派作品研究》集,敏銳地揭示出陝西出現的這個文學流派內在的思想、美學和藝術的深刻聯繫,並提出了「黃土地」文學流派這個概念——這對研究陝西的當代文學藝術尋找出一個全新的角度和符合實際的文學觀點。也許,在陝西,厚重的黃土與綿延不絕的巍峨的秦嶺,構成了陝西的地理特徵,也構成了陝西的文化特徵。與此相同的是,陝西的繪畫藝術家,早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中期,趙望雲、石魯等畫家就以描繪黃土高原和秦嶺的高山深壑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在北京以及全國颳起了強烈的「西北風」,形成了譽滿世界的「長安畫派」。改革開放年代,又出現了以劉文西、王西京等為代表的「黃土地」派畫風——這些藝術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必定有其藝術本質的必然聯繫,這是值得繼續探討的課題,這裡按下不提。要說的是,董穎夫關於回憶陳忠實的散文篇什,為大家提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陳忠實為了紀念先哲柳青和弘揚柳青精神,做了很多很多具體而實在的事情,例如,支持董穎夫他們修整柳青墓園,支持柳青石雕和支持柳青廣場的建設,對設立柳青文學獎也是盡其所能全力促成,三番幾次拜謁柳青墓,對建立陝西柳青文學研究會也給與了極大的熱情關照和支持……然而,更讓人動情的是,陳忠實與董穎夫的文學交往,這些生活細節,在董穎夫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讀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董穎夫的散文題材十分廣泛,這與他既是作家、詩人和劇作家有關係,還與他是率先投入到改革開放的滾滾經濟大潮里去做一個成功的「弄潮兒」有關係,因此,他的散文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藝術風貌來。例如,其《說雞》就是他在長安建築開發集團公司年終總結會上的發言,切記,董穎夫的發言,是作家的發言,是詩人的發言,帶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理智的市場分析,套用一句慣常的話說,就是富有「哲理與詩情」——這樣的散文內容實在,文字簡練而表現力極強。散文,離不開生活的滋養。沒有生活氣息的散文,是僵死的文字,是沒有情感的文字。董穎夫還寫了不少記敘親人的作品,例如《懷念我的伯父董大椿》《懷念父親》《懷念三哥》等,情深意重,思緒悠長。
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意見,說董穎夫《灃浪集》收入的散文題材有點「散亂」,不錯,是有點「散亂」。不過,「散亂」的散文題材原是散文創作的一途呢。散文的特點就是「散亂」,表現在題材上,不像小說那樣圍繞着一個故事開展情節,按照主要人物來進行藝術結構,也不像戲劇那樣突出舞台特色,把人物和情節限定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裡,而是取材「不一而足」,談天說地,草木蟲魚,甚至「牛溲馬勃」,均可以進入散文的題材之列。1945年11月16日,周作人在《兩個鬼的文章》寫道,「其實材料原是遍地皆是,牛溲馬勃只要使用得好,無不是極妙文料」——這段話實質上把散文的題材說透徹了,也就是說,散文的題材十分廣泛,關鍵是作者會使用題材而且「要使用得好」才會使「牛溲馬勃」成為「極妙的文料」。切莫誤會,「牛溲馬勃」其實是治病的草藥。唐代大散文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說:「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由此可見,散文的高手,是不拘任何題材都可以執筆為文的,重要的還是韓愈與周作人的意見,這是極具洞見的散文藝術理論。
董穎夫憑着對文學藝術的極端熱愛與忠誠,「春風柳青不了情」,是人民作家柳青激勵着他一步一步在攀登着文學藝術的高峰…… [1]
作者簡介
柏峰,男,陝西蒲城人。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