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走龍頭村(龔保彥)

春走龍頭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春走龍頭村》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春走龍頭村

青山綠水馬頭牆,古街茶園野花香。

這是我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一天去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長安鎮龍頭村遊覽後腦海里留下的總體印象。

那日是5月3日,晴空萬里,春光明媚,整個陝南天氣都非常好,極為適合外出旅遊踏青。

我們一行四人驅車從安康市出發,沿麻(麻城)安(安康)高速公路一路向東南方向奔去,在高速上行馳了60多公里,下高速後又走了10多公里國道,上午10點多鐘到達龍頭村。

這個村子四周青山環繞,中間一條名叫沖河的小河穿村而過。

村子就分布在沖河兩岸一片片衝擊扇和高聳在村子四周的一座座山腳下。

由於它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再加上這裡沒有工礦企業,是典型的山區農村,雞犬之聲互答,牛羊之音隱約,茶園、綠樹、野花、芳草密布,植被非常好,處處風明氣清,四野鳥語花香,環境恬靜清幽,景色明快宜人,宛如一處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令每個見到它的遊客頃刻陶醉。

該村因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美麗絕倫的自然風光,被陝西省選定為重點打造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其所擁有的景點儘管非常多,但我看來主要有7個,它們分別是:沖河、望江亭、廊橋、民居、秦楚農耕文化園、仿古一條街、茶園等。

我們跨過沖河下游一座簡易鋼筋混凝土大橋走進村子,跳下車後首先來到自西向東蜿蜒流去的沖河邊,沿河左岸一條大堤上翠柳依依的林蔭小路往河上遊走去,邊走邊欣賞沖河風光。

因前幾天剛剛下過兩場中雨,沖河裡水很大。只見那滿河如玻璃溶液一樣清澈透明的河水,源源不斷從河道上急急流過,平緩處碧漪漣漣,魚蝦游曳,白鷺翔集,有落差的地方浪花翻滾,激流澎湃,喧聲嘶鳴。特別是那條人工修建在河中的不太高的滾水壩上,一條幅面足有上百公尺寬的瀑布,白浪騰躍,飛花濺玉,在明晃晃的陽光照耀下,如珠簾閃爍,似白練飄拂,極富詩情畫意。而河兩邊臨水的地方,豐茂的水草,蓊鬱的樹木,則給各種鳥兒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和生活樂園。白鷺、翠鳥、八哥、喜鵲、麻雀、斑鳩、白頭翁、紅嘴鷸等七八種鳥兒在這裡築巢壘窩,生兒育女,出沒覓食,還不時呼朋引類,發出長短、高低、疾徐、韻味各不相同的天籟般鳴叫聲。

到得大堤中部,在我們眼前一個孤零零突兀而起的高高的山岡上,突然出現一座造形十分精緻,氣勢十分雄偉的亭子。此亭名叫望江亭,為六角形,黛瓦紅柱,檐角高挑,頭頂藍天,下臨深淵,很有獨立江邊浩歌狂吟的行吟詩人氣派。

沿一級級陡峭的台階拾級而上,站在亭子中間縱目遠眺,看着從遠處群山對峙的夾縫中滾滾而來的沖河兩岸一棵棵蒼翠茂盛、高大挺拔的垂柳、白楊、楓楊、洋槐等樹木,和霧靄淡淡的沖河河面上一塊塊綠草如茵的沙洲,禁不住讓人陡然想起唐代著名詩人崔灝那兩句描寫黃鶴樓的千古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走下望江亭,穿過一段陡峭險峻的石崖下一條如棧道般狹窄的小路,再往前行約百來米,一座顏色赤褐,中間高,兩頭低,高低錯落,古樸莊重的廊橋赫然挺立在沖河上。

它連接沖河南北,橋面平坦,四周通透,無遮無擋,視野極好,行走其上,望着橋下波光粼粼的潺潺流水,看着遠處粉牆黛瓦的農家房屋,讓人恍若置身江南水鄉,那種小橋、流水、人家構成的空靈氛圍和婉約情致,頓時油然湧上心頭。

離開廊橋,我們慢慢向南往前邊村子裡的人家走去。

沿途的路兩邊,各種各樣的野花競相開放。紅的,黃的,粉的,紫的,藍的,橙的應有盡有。它們五顏六色,繽紛雜呈,大小不同,姿態各異,在陽光照耀下分外嬌艷,微風吹拂,花影搖曳,花香撲鼻。一隻只彩蝶和一個個蜜蜂在花間或翩躚起舞,或嚶嗡鳴叫,把正在盛開的無數花朵襯托得格外熱鬧。

村民們的房屋,大多數都建在一條從村子中間穿過的烏黑平坦的柏油馬路兩邊。一家家,一戶戶房屋比肩而立。每棟房子修建維護得都很好,看上去窗明几淨,整潔乾淨,粉牆黛瓦,穩重安靜。

這些房子的造型,結合了徽派建築和陝南傳統民居諸多優點,既有高聳空中的馬頭牆的威武,又有人字形屋頂的簡約,總體上給人一種新穎別致,美觀大方的感覺,再加上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綠樹掩映,環境清幽,就更讓人羨慕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都如同生活在神仙府第。

沿村里柏油馬路往東行約一兩千公尺,我們就步入秦楚農耕文化園。

此文化園仿龍形而修建,龍體有10個展區,主要布展農耕器具,展示了秦楚農業文明發展歷程和先民們生產生活方式,分為始祖文化、農耕史話、農作器物、節慶娛樂、鄉村作坊、生產生活器物、農副百工、山村農家、耕讀文化、茶事品飲等,採取實物、圖片、文字、雕塑、場景、平面、立體交織陳設,展品豐富,內容精彩,完全可以讓遊客充分領略和體驗秦楚農耕文化的源遠流長及博大精深。

而其中最為令人震撼的是那些大理石雕塑,一座雕塑一個主題,一座雕塑一個內容,一座雕塑一個姿態,不但形象生動、精當傳神地詮釋了秦楚農耕文明起根發苗、發展演變的全過程,還完美傳達了秦楚先民們為了生存繁衍,勇敢頑強地與大自然搏鬥與艱難困苦拼搏的不屈不撓精神。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雕塑既蘊含了一部秦楚先民農耕史,又展現了秦楚先民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秘籍,啟人心智,發人深思。

出了秦楚農耕文化園東邊出口,就是龍頭村仿古一條街。

這條街總共100多公尺長,兩邊房屋皆為兩層小樓,磚木結構,是一條融古典建築藝術與地方特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步行街。

它在展示傳統手工藝的同時,銷售富有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和農副產品,主要手藝工藝品有布鞋、刺繡、紙燈籠、小工藝品、根雕、木藝、竹製品等,主要農副產品有茶葉、絞股藍、香菇、木耳、臘肉、魚乾、干土豆片、紅薯條、山野菜等。它們製作精良,品質優越,地方特色濃郁,價格也十分合理,遊客購買它們後,無論是自己享用,還是贈送親朋好友,都不失為不可多得的佳品。

街上一家家坐店經營的店主們,無論男女還是老少,對每一位走進店裡的顧客都笑臉相迎,熱情接待,總是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介紹店裡各類產品的特色、用處、優點等,讓每位遊客如沐春風

我們此次龍頭村之行觀賞的最後一個景點是龍頭村的茶園。

這兒的茶園主要分布在沖河兩岸和村民房前屋後,面積大,分布廣。

站在茶園邊放眼望去,但見那無數棵綠菁菁、青蔥蔥、挨挨擠擠生長在一起的茶樹,宛若一張鋪展在龍頭村遼闊平坦大地上的深綠色地毯,滿目生機,一望無際,空氣里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茶香。

由於這裡屬亞熱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雨水豐沛,土壤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再加之無污染無公害,茶葉的品質優口感好味道美營養豐富,非常受喜茶愛茶者們親睞,不但在本市銷路好,在外省也十分暢銷。甚至連遠在北京的很多客戶,也不遠千里萬里來這承包一塊塊茶園,訂購這裡的產品。每年他們承包的茶園裡茶葉由茶農們採摘加工好後,不拘多少,都全部發往北京。因此,茶葉已經成為龍頭村的經濟支柱,也成為帶動龍頭村人脫貧敗富奔小康的主要產業。

下午1點30分,為吸引更多遊客來龍頭村遊覽觀光,促進村里旅遊業更大發展,把龍頭村旅遊品牌做大做強,實現鄉村振興宏偉目標。村里特意在茶園露天為遊客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戲曲、舞獅、採蓮船等民間文藝演出。

聰明能幹的龍頭村人以茶園為舞台,以青山為背景,以天空為幕帳,把一個個精彩紛呈、喜氣洋洋的節目奉獻給四面八方雲集這裡的遊客。

這種離開室內舞台,在田間地頭野外的演出,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巧妙融合,藝術與生態的共同展示,實現了文化對旅遊的牽引,藝術對景區的裝點,演員對遊客的感染,創意好,效果佳,讓所有來到這裡的遊客耳目一新,鼓掌喝彩,印象深刻。

也許正是得益於這些原因吧?龍頭村這些年來得到了很多表彰和榮譽。

2011年,龍頭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躋身中國最具潛力景區排行榜。2012年,經旅遊業者、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及網民推薦,網絡投票和綜合評比,龍頭村又進入陝西旅遊百強榜。2014年,龍頭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2017年,龍頭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並成為本年度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之一。

下午4點多鐘,夕陽銜山,彩霞滿天時,我們完成一天愉快的龍頭村之旅,驅車依依不捨地離開龍頭村。不過我人雖然與它分離了,心卻在默默地為它祝福,祝福這個偏居茫茫蒼蒼秦巴腹地一隅的村子像它那吉祥的名字一樣,由龍頭帶領着,在這群山峻岭中騰飛……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