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和大戲院是20世紀30年代天津「三大戲院 」之一 ,是中國大戲院落成之前天津市最高級的演出場所。後屢經波折,1957年歸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領導,定名為工人劇場至今。 春和大戲院現在已不再演出戲曲,主要經營電影、錄像和多功能遊藝等。

中文名 春和大戲院

成 就 天津「三大戲院 」之一

歷史沿革 建於1927年

代表作品 《卓二娘》、《千古恨》等

演出記事 多樣

現 狀 主要經營電影、錄像和多功能遊藝

目錄

演出記事

春和戲院落成後的第一期公演,由楊菊芬、楊菊秋姐妹合作登台。此後,高慶奎、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小翠花、譚富英等眾多名演員,幾乎都在此園作過主演[1] 。女演員章遏雲在此園還多次反串粵劇,幾年後在天津當選為京劇四大坤旦之一。1932年10月,高慶奎、郝壽臣演新排歷史劇——全部《史可法》,高慶奎飾史可法、郝壽臣飾多鐸。 1934年,楊小樓在該戲院演出新排歷史劇《姜維九伐中原》《甘寧百騎劫魏營》,這些京劇史上開宗立派的名家都在國難時局,排演新戲,表達了國人誓死抗敵、保衛疆土的決心。

歷史沿革

春和大戲院,建於1927年,位於原天津法租界馬家口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福厚里,由華中營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高春和投資建造,初名春和大戲院。戲院建築為鋼筋框架結構,因它一改過去三面凸出式戲台而採用鏡框式舞台,而且在制度上,取消了雜役人員打「手巾把」、索要小費的落後習俗,並制訂了預先售票、對號入座的措施,受到好評。從1928年起,每值盛夏,春和大戲院開設屋頂遊藝場,演出京劇、電影、曲藝、雜技等,票價3角;在1936年中國大戲院建成之前,春和大戲院是天津最高級的京劇大戲院。 李華亭經營春和期間,經常變化方式廣招觀眾。1932年6月開始,每年夏季以納涼名義在戲院平頂台上舉辦遊藝大會,既演京劇、梆子,也演文明戲。小俠影、小鳴鐘等人在半個月內先後演了《卓二娘》、《千古恨》、《花好月賀》等十幾台文明戲。李華亭出於營業考慮常常獨出心裁,但也曾為此闖過禍。1934年夏天,他邀請俄國舞女在京劇演出間隙加演草裙舞。因為舞蹈女郎在台上服裝過於暴露,為市民所鮮見,同時開演前戲院門外豎了一塊「妙處公開,肉香四溢」的招牌,導致戲院被法國工部局查封、罰款,李華亭也因此被逐出法租界。 1936年中國大戲院建成後,春和大戲院受到很大衝擊,營業一落千丈,不久,泰來第接兌了該戲院,改映電影,更名為大明電影院,由泰來第的外甥達爾伯任經理。1941年,他二人雙雙落入日本人手中。1943年由日本人橫溝市之經營,改名「大明電影院」。1945年該院因發生火災一度停業。1945年5月25日下午,整個戲院座無虛席,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着話劇《日出》。突然有人喊:「後台着火了!」頓時,台上台下一片混亂,本能的逃生欲支配着人流一起湧向大門,由於人流集中,一下子把大門堵上了。人們絕望地喊着、叫着,如夢方醒的戲院服務員,急忙打開三個太平門招呼着人們過來,分流的人群迅速得到疏散。就在這時,大火已從後台燒到了前台,引燃了劇場內的坐椅。濃濃的黑煙,幾里外都能見到。所幸的是由於戲院臨街,觀眾竟無一人傷亡。但戲院損失慘重,無力重建。1949年,戲院由天津紡織工會接管,建築修繕後改名「勞動劇場」。1957年由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接管,更名「工人劇場」。重新修建後改為鋼筋框架結構,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安裝1021個座席。工人劇場現在已不再演出戲曲,主要經營電影、錄像和多功能遊藝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