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礬效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明礬效應是指明礬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明礬效應

化學式:KAl(SO4)2·12H2O

學 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Alum)

式 量:474.39

相關製備

學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Alum

分子式:KAl(SO4)2·12H2O

又稱:明礬、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

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化學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無色立方,單斜或六方晶體,有玻璃光澤,密度1.757g/cm3,熔點92.5℃。64.5℃時失去9個分子結晶水,200℃時失去12個分子結晶水,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明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明礬淨水是過去民間經常採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礬在水中可以電離出兩種金屬離子:

KAl(SO4)2 = K+ + Al3+ + 2SO4 4-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膠狀的氫氧化鋁Al(OH)3:

Al3+ + 3H2O = Al(OH)3(膠體)+ 3H+

氫氧化鋁膠體的吸附能力很強,可以吸附水裡懸浮的雜質,並形成沉澱,使水澄清。所以,明礬是一種較好的淨水劑。

明礬可由明礬石經煅燒、萃取,結晶而製得。我國產地有安徽省廬江礬礦

我國最大的明礬產地應該是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鎮礬礦(占世界總儲量的67%)。

明礬又名白礬,是明礬石的提煉品。明礬性寒味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中醫認為明礬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明礬還具有抗菌,抗陰道滴蟲等作用。一些中醫用明礬來治療高脂血症、十二指腸潰瘍、肺結核咯血等疾病。

此外,明礬還是傳統的食品改良劑和膨鬆劑,常用作油條、粉絲、米粉等食品生產的添加劑。但是由於明礬的化學成份為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所以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因此,一些營養專家提出,要儘量少吃含有明礬的食品。

明礬可以做水晶。

明礬是傳統的淨水劑,一直被人們所廣泛使用。

近年來發現, 明礬中含有的鋁對人體有害。長期飲用明礬淨化的水,可能會引起老年性痴呆症。現在已不主張用明礬作淨水劑了

明礬還有抗菌作用 明礬對多種革蘭陰性、陽性球菌和桿菌都有抑制作用;對常見化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實驗表明: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試管法).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弗氏和志賀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副傷寒甲桿菌、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紙碟、平板法);對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作用最強,對牛型布氏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對流感桿菌無作用(紙片法).高濃度明礬液對人型(H37RV)及牛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臨床上用0.75%枯礬混懸液對控制燒傷創面的綠膿桿菌感染有效.

體外實驗表明:白礬及枯礬對羊毛狀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相關製備材料

硫酸鉀

硫酸鉀無色或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無氣味。味苦。質硬。在空氣中穩定。1g溶於8.3ml水、4ml沸水、75ml甘油,不溶於乙醇。氯化鉀、硫酸銨可以增加其水中的溶解度,但幾乎不溶於硫酸銨的飽和溶液。水溶液呈中性,pH約為7。相對密度2.66。熔點1067℃。

是製造各種鉀鹽如碳酸鉀、過硫酸鉀等的基本原料。玻璃工業用作沉清劑。染料工業用作中間體。香料工業用作助劑等。醫藥工業還用作緩瀉劑等。硫酸鉀在農業上是常用的鉀肥,含鉀量約為50%,在台灣俗稱為"白加里"。此外,硫酸鉀在工業上還用於玻璃,染料,香料,醫藥等。

硫酸鋁

硫酸鋁極易溶於水,硫酸鋁在純硫酸中不能溶解(只是共存),在硫酸溶液中與硫酸共同溶解於水,所以硫酸鋁在硫酸中溶解度就是硫酸鋁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途:在造紙工業中作為松香膠、蠟乳液等膠料的沉澱劑,水處理中作絮凝劑,還可作泡沫滅火器的內留劑,製造工業硫酸鋁明礬、鋁白的原料,石油脫色、脫臭劑、某些藥物的原料等。還可製造人造寶石及高級銨明礬。砷含量不大於5mg/kg的產品可用於水處理絮凝劑。

1.造紙工業中用作紙張施膠劑,以增強紙張的抗水、防滲性能;2.溶於水後能使水中的細小微粒和自然膠粒凝聚成大塊絮狀物,從而自水中除去,故用作供水和廢水的混凝劑;3.用作濁水淨化劑,也用作沉澱劑、固色劑、填充劑等。在化妝品中用作抑汗化妝品原料(收斂劑);4.消防工業中,與小蘇打、發泡劑組成泡沫滅火劑;5.分析試劑,媒染劑,鞣革劑,油脂脫色劑,木材防腐劑;6.白蛋白巴氏殺菌的穩定劑(包括液體或冷凍全蛋、蛋白或蛋黃);7.可作原料,用於製造人造寶石和高級銨明礬,其他鋁酸鹽;8.燃料工業中,在生產鉻黃和色淀染料時作沉澱劑,同時又起固色和填充劑作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