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昌都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昌都鎮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

昌都鎮是川、滇、青入藏門戶,為昌都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 心,1996年人口達2.2萬人。 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即扎曲、昂曲匯流而成瀾滄江。1950年昌都解放,1959年建昌都縣。這裡是西藏重要的農牧區,現有企業包括電廠、建材廠、皮革廠、機械廠等。市政設施包括商店、學校、醫院、旅館、飯店、郵電通訊等。 昌都名勝古蹟有強巴林寺。達馬拉山上,有恐龍化石的遺蹟,鎮東南12公里的卡若遺址距今約4700年,是我國西南地區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 [1]

目錄

地理位置

昌都市位於西藏東部。地處橫斷山脈,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面積10.86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北長約445公里,東西寬約527公里,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面與緬甸及雲南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林芝市毗鄰,西北與西藏那曲地區相連,北面與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區東大門。昌都市現轄11個縣、10個鎮(區)。159個鄉。總人口57萬人,居住着藏、漢、回、納西等21個兄弟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98%。

氣候狀況

昌都氣候多樣,西北部、北部嚴寒乾燥,東南部溫和濕潤;日照時間長,輻射強、晝夜溫差大;乾濕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風。昌都市年平均氣溫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無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複雜,屬於立體性氣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市氣候的突出特徵。是全國空氣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優惠政策

中央和西藏自治區為幫助昌都發展賦予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引進外資方面,除國家禁止和需要國家、自治區綜合平衡的項目外,外商投資項目一律由昌都市政府自行審批,不受規模和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稅收方面,所有地方稅種的開徵、減免均由西藏自治區自定。

交通通信

全市以川藏(南、北)青昌、滇昌為骨架的公路網已形成,境內國道317線、318線和省道302線橫跨東西,國道214線縱貫南北,通車裡程4582公里其中國道1521公里,省道507公里,縣道121公里。擁有各種機動車3700餘輛,年貨物運量達26萬噸。可起降波音大型客機的邦達機場,辟有昌都至成都的航線,每周兩個航班,年客運量 13500人,貸運量125噸。 通信:全市有郵電局(所)14處,郵路單程2383公里,已建成13座衛星通信地面站,衛星長途電路242條;市話交換實現了程控化,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376門,已開通了國內、國際直撥、移動電話、電視電話等業務。 能源:全市現有水電站10座,總裝機量21875千瓦,昌都電廠技改增加裝機容量98年內完成。近兩年安排的一批能源建設項目正處於緊張實施階段,將陸續建成投產,大大增強了全地區的能源基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