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昆明實心竹

中文學名:昆明實心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yunnanensis Hsueh et Yi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昆明實心竹 (Fargesia yunnanensis Hsueh et Yi)箭竹屬禾本科植物。竿叢生或近散生,圓筒形或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平,初時淡綠色,無白粉或微被白粉,基部節間為實心,向上則空腔逐漸增大,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產自我國四川西南部及雲南。多為栽培,亦有少量見於雲南松林或闊葉林下野生。海拔1700-2430米,多為栽培,亦有少量生長在雲南松林或闊葉林下野生。明實心竹竹筍味鮮美,竿作抬扛和各種農具柄。

目錄

特徵

竿柄長12-35厘米,粗2.5-7厘米;節間長5-16毫米。竿叢生或近散生,高4-7(10)米,粗3-5(6)厘米;節間長28-36(50)厘米,竿基部節間長10-15厘米,圓筒形或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平,初時淡綠色,無白粉或微被白粉,無毛或在節下方疏生棕色刺毛,竿老後變為灰綠色,基部節間為實心,向上則空腔逐漸增大,髓呈鋸屑狀;籜環隆起至顯着隆起,常有籜鞘基部之殘留物;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節內長2-4毫米。竿芽長卵形,淡黃色,近邊緣處密被灰黃色小硬毛,邊緣密生灰黃色纖毛。竿每節簇生6-25枝,枝與竿作20-30度的夾角展開,長可達160厘米,直徑1.5-5(10)毫米,微被白粉。筍灰綠色,有紫色條紋,常被白粉,疏生或密被貼生棕色刺毛成塊狀,邊緣常密生棕色刺毛;籜鞘宿存,革質,三角狀長圓形,新鮮時常有紫色縱條紋,略短於節間,背部無毛或偶有密集成塊狀貼生的棕色小刺毛,縱向脈紋不發達或僅在鞘上部可見,邊緣通常無纖毛;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截形,紫色,無毛,高1-2毫米,上緣常有不整齊的細裂刻;籜片線狀披針形,外翻,紫綠色,或綠色而邊緣帶紫色,無毛,腹面在基部微粗糙,邊緣平滑,有時內卷。小枝具(3) 4-6 (7)葉;葉鞘長4.5-6厘米,偶於鞘頂端微被白粉,上部縱脊顯着,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及鞘口繸毛俱缺;葉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2-3毫米,背部具灰色或灰黃色短柔毛;葉片披針形,長(8)13-19厘米,寬(0.8) 1.2-1.8厘米,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白色,在該面基部的中脈兩側被灰色柔毛,次脈4或5對,小橫脈不清晰,葉緣具小鋸齒而粗糙。花枝具葉,長達23厘米,還可再分出具花小枝;圓錐花序頂生,開展,由13-23枚小穗組成,長7-12.5厘米,全部伸出或基部略為葉鞘所包藏,花序軸有時被微毛或短柔毛,在基部各節生有長柔毛,花序的分枝有時具微毛或短柔毛,腋間還生有瘤狀腺體及長柔毛,花序下部分枝的基部托以具長纖毛的苞片或向花序上方則苞片變為多數纖毛,每分枝有2-6枚小穗;小穗柄無毛或有時具微毛,長1-12毫米;小穗含4-5朵小花,長1.6-2.5厘米,粗約3毫米,紫色或綠紫色;小穗軸節間扁平,長約4毫米,寬0.5-0.8毫米,向先端生有貼伏的白色小硬毛,邊緣的頂端密生纖毛;穎披針形,無毛,先端漸尖,第一穎長9-10毫米,具5-7脈及稀疏小橫脈,第二穎長10-12毫米,具7-9脈,脈間具小橫脈;外稃披針形,紙質,無毛,先端漸尖,長8-12毫米,具7-9脈,亦有小橫脈,基盤具白色長纖毛;內稃長7.5-11.5毫米,先端淺裂為2鈍齒,脊間有時向先端具貼伏的白色小硬毛,脊上向先端生有白色纖毛,脊外至邊緣各具3脈;鱗被倒卵狀披針形,白色,上部邊緣有纖毛;花葯黃色,長4.5-6.5毫米,兩側及先端有短柔毛,花絲有微毛;子房橢圓形,淡黃色,無毛,長約0.5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2,長2-3毫米,白色,羽毛狀。果實未見。筍期7-9月,花期9月。[1]

產地分布

分布:中國四川西南部及雲南

生境:海拔1700-2430米,多為栽培,亦有少量生長在雲南松林或闊葉林下野生。

參考來源

  1. 昆明實心竹, 寧夏在線網,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