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時段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時段 又稱時間間隔。指客觀物質運動的兩個不同狀態之間所經歷的時間歷程。時段度量需要時間單位。不同的計時制度採用不同的時間單位。平太陽時採用平太陽秒為時間單位,曆書時和原子時分別採用曆書秒和原子秒為時間單位。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時段 [1]

外文名稱 Time Bucket

概念

時段(time interval)是指客觀物質運動的兩個不同狀態之間所經歷的時間歷程。時段度量需要時間單位。不同的計時制度採用不同的時間單位。平太陽時採用平太陽秒為時間單位,曆書時和原子時分別採用曆書秒和原子秒為時間單位。

含義

時段對應的英文是time bucket。bucket的中文意思是桶、水桶,因此,time bucket的直譯是時桶,時段是意譯,表示時間持續的一個長度單位。也有人把時段稱為time period,含義是整個時間過程中的一段時間。但是,有些人把時段理解成時間周期,這是不合適的。周期對應的英文是cycle,隱含着反覆出現的意思。無論是bucket,還是period,其含義是時間持續的一個長度單位,沒有反覆出現的意思。

因此可以說,時段是描述計劃的時間粒度單位。劃分時段的目的是為了準確說明計劃在各個時段上的需求量、計劃量和產出量。通常採用的時段粒度是天、周、旬、月、季和年等。如果計劃的時段粒度是天,則比天時段粒度大的周、旬、月、季和年等時段粒度主要用於對計劃工作的監視、統計和輸出報表等。

計劃中的時段粒度愈小,則該計劃愈容易得到準確的描述、執行和控制。為了閱讀上的方便,跨度比較長的計劃往往採用近細遠粗的匯總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如果某個產品的累計提前期是9個月,則該產品的計劃可以採取當前周按照天時段、當前月按照周時段以及計劃後期的工作按照月時段的匯總方式提供給有關管理和監控部門。但是,無論如何匯總,該計劃的粒度依然是天時段。

原理

傳統手工管理模式時,往往用某個月份的交貨數量來表示交貨需求,但月初和月末相差30天,這樣的計劃是很難起到指導意義的。假定有幾種以上不同的產品,都要求在同一個月里交貨,這時只有說清楚各個產品交貨的先後順序,才能避免庫存不均及缺貨損失。在能力計劃時,往往在一個跨度較長的時間段中,能力可以滿足負荷需求,但是如果把時間段劃細,就可能在某個時段出現超負荷。因此,必須把時間分段劃細,至少是周,區別優先級,才能有效地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根據需求時間的先後安排生產。

MRPⅡ系統認為企業只有一個計劃。在計劃報表中出現的年計劃、季計劃、月計劃等等,只是為了統計、結算和報告的需要。MRPⅡ系統把日、周、旬、月、季、年等時間跨度統稱為時間段,簡稱時段(Time bucket,Time period)。劃分時段的目的是為了規定計劃報表顯示需求量和需求時間的詳細程度,從而區別物料需求的優先級。

計劃報表顯示各個時段的長短,可由計劃人員根據需要自行設定。由於需求量的原始數據是按照具體日期輸入的,如果設定報表時段為季,系統會自動匯總,顯示每個季度的需求量;如果設定為月,系統又自動把各月的需求量匯總顯示。日常管理使用的報表可以把近期的時段定義為月,系統又自動把各月的需求量匯總顯示。日常管理使用的報表可以把近期的時段定義為日或周,中期為月或季。這樣,計劃人員掌握的需求和供給信息,在時間上是連續的,隨着時間向前推進,只要重新設定"計劃開始日期",中期計劃又成為近期計劃。由於近期信息總是比較具體可靠,計劃可以細化。報表總是按近期細,遠期粗來顯示,從而真正體現了滾動計劃的精神。MRP計劃的主要特點就是說明了物料需求的優先級,是一種分時段計劃,它在時間概念上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世界。但是,離開計算機,手工管理是很難處理的。

作用

制定計劃必然要聯繫到時間。如何認識時間有幾點與傳統不同的概念。生產計劃之所以分為年、季、月、周、日、時等不同的"時段",完全是為了計劃、控制、統計、結算的需要,是人為定義的,不是時間固有的屬性。12月31日與1月1日,在傳統的計劃管理看來,不但不屬於同一個月,而且屬於不同的年份。但是MRP的概念認為它與1月1日同1月2日都只是一日之差,沒有本質的區別。MRP只是藉助於計算機技術,還時間以本來面目。這種概念的轉變將有助於消除生產中的"月初松,月末緊"現象。

MRP對計劃期長短的概念,是以控制產品的全部製造過程總提前期(從同客戶簽訂銷售合同開始,到產品交付給客戶結束)為準的。如果某個產品的總提前期要一年半,那麼對這類產品的計劃期就是一年半,不是按年度計劃"一刀切"。

MRP對時段長短的確定,是為了區分優先順序。如果有10種產品都要求1月份交貨,就必須根據不同客戶對10種產品實際需要時間的優先順序編制計劃。

人們把計劃期、時段和時界稱為MRP的三個時間要素。

應用

公司企業可以從MRP系統中所提供的庫存量、請購量、計劃生產量、在制量、委外量、替代量、待驗量等供給面信息,以及訂單接受量、計劃生產備料量、在製備料量、安全庫存量……等需求面信息,並考慮最小採購及生產量、採購及生產批倍量的整體數據,做成生產時段(Time Bucket)的建議,讓生產管理人員依照該建議在行動日(Action Day),執行短缺物料量的請購、短缺半成品或成品量的生產指示,以便能夠在需求日(Requirement Day)完成物料購入和產品產出的工作。

基於時間段的MRP系統中:

1、資料輸入中的工作歷(廠歷):

以時段(time bucket)將連續的時間分成斷續的時間;

以周為單位(編號周曆:00-99) ,以日為單位(編號日曆:000-999);

一般而言,MRP系統內部計算以日為時間長度,報表以周為期長;

計劃期間,MPS 或 MRP所涵括的總時間,至少需包含一個完成品的累計前置時間(採購、製造)。

2、庫存狀態數據引入時間分段的概念:

可供貨量(T)=庫存量(T)+已訂貨量(T)-需求量(T)

數據均是同時間相關的。即,帶有時間坐標。

3、主生產計劃:需包含展望期horizon和在各個時區time bucket的需求量,以作為進行計劃的依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