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旨(拼音:zh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此字本義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並假借為思想主張、意旨、意圖,由讚美、恭維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詔書、命令。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旨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異體; 㫑、㫖、恉

平水韻部; 上聲四紙

部首; 日,匕

總筆畫; 6

五筆; xjf

倉頡; pa

鄭碼; rrk

四角號碼; 22601

統一碼; 基本區 U+65E8

結構; 上下結構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旨"和它的異體字"恉"原是兩個不同的字。旨是會意字。從匕,從口。匕,是進餐用的勺子,像用勺子向嘴裡送食物。"旨"字在殷商已多見,當時偶見在"口"形內加橫畫的,西周有無橫畫者並見,春秋之後,"口"內增短橫而為"甘"形的漸多,因此《說文》解為"從甘"。春秋戰國時代往往在"匕"形下部加橫畫,秦系文字不加。秦簡把"匕"寫成立"人"(左向),小篆把"匕"寫成臥"人"(右向)。

西漢隸書(如銀雀山簡)上部作字形"B",至東漢隸書漸變作"C"-"D",據此,後世楷書寫作"E",但楷書正體本小篆作"旨"。本義是味道甘美。

《詩·小雅·魚麗》:"君子有酒,旨且多。"引申泛指美好,也引申為思想主張、意旨、意圖。由讚美、恭維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詔書、命令。

恉是"意旨"的"旨"的異體字。屬形聲字,從心,旨聲。從心表示與心理活動有關。本義為意思、意圖,這個意思後世多用"旨","恉"已被作為異體字淘汰。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美也。從甘匕聲。凡旨之屬皆從旨。ㅌ,古文旨。職雉切

說文解字注 美也。

㬪韻。今字以為意恉字。

從甘。匕聲。

職雉切。十五部

ㅌ,古文旨。

從千甘者、謂甘多也。

康熙字典

《廣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指。《說文》:美也。《書·說命》:王曰旨哉。傳:旨,美也。《詩·邶風》:我有旨蓄。傳:旨,美也。

又《正字通》:凡天子諭告臣民詔旨,下承上曰奉旨。

又《玉篇》:意也,志也。《易·繫辭》其旨遠。疏:旨意深遠。

又《韻補》:葉脂利切。左思《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淸都之閒麗。雖選言以峑章, 徒九復而遺旨。[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