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雖然日本茶道源自中國,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日本茶道早已形成了獨特的品鑑方式和文化內涵。[1]

日本為人所熟悉的「日本茶」,不只是可以感受到茶葉苦味與甘味的奧妙滋味,也是眾所皆知的健康飲品。

所謂「日本茶」,一如其名是指在日本生產製造的茶,絕大多數都提供日本的國內消費,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呢。

原料是「茶樹」這種植物。使用茶樹的葉子,也就是茶葉製作成日本茶。依茶葉的加工方式不同,才產生了日本茶基本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這些各式各樣的茶。由茶葉製作而成的飲品當中,紅茶在全世界都非常受到歡迎。然而,2020年現在,全世界綠茶的生產量年年增加,不只是日本,現在在海外綠茶似乎也正逐漸成為普及的飲品。[2]

日本茶可以依序分類有7種「煎茶」、5種「抹茶」以及日本茶之中排行最高等級的「玉露」等共計13種日本茶。[3]

目錄

① 綠茶的代表「煎茶」

在日本最廣泛被飲用的是具代表性的「煎茶」。茶葉的新芽經過蒸菁、揉茶、乾燥後,清爽的香氣與恰到好處的澀味是其特色。

「每一種茶,沖泡時適合的熱水溫度都不一樣。」。煎茶的話80~90℃,上煎茶是70℃左右,玉露是50~60℃…等等,似乎茶葉的等級越高,沖泡的熱水溫度就越低。依沖泡的熱水溫度不同,苦味與甘味比例也會有所變化。

上煎茶

上煎茶(じょうせんちゃ)是指5月左右摘採的「新茶」(嫩芽)。

是以比煎茶較低的水溫沖泡,抑制其澀味,能夠充分引出新茶特有的甘甜。

② 味道醇厚的「抹茶」

所謂抹茶,和煎茶與番茶同樣是綠茶的一種,和煎差最大的差異在於栽培茶葉的階段為了不使日光照射而將葉子覆蓋。如此一來,可以抑制形成澀味的兒茶素,變成更加深綠的茶葉。

這茶葉經過蒸菁之後,不經揉茶就直接乾燥的稱為「碾茶」,其中品質較好的部分以臼磨碎完成後就是「抹茶」。

分別來自靜岡縣、福岡縣、鹿兒島縣、京都府的4種溫泡抹茶,與靜岡縣的冷泡抹茶1種,總共5種。

抹茶的功效與效果

澀味來源的兒茶素有抑制膽固醇吸收的效果,據說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與血壓上升,名符其實地可說是健康茶呢。

抹茶的茶葉在栽培時覆蓋葉子以抑制兒茶素的生成,減少了澀味,兒茶素比煎茶還要少。但是另一方面,卻含有較多的「茶胺酸」成分。茶胺酸據說有使人放鬆的效果,似乎也可以抑制綠茶中咖啡因帶來的興奮作用。喝下抹茶而感覺放鬆舒緩,或許正是茶胺酸的功效也不一定呢!

此外,綠茶也含有維他命C等等各式各樣的成分,可想而知綠茶自古以來是如何守護著日本人的健康。綠茶的健康功效總是令人感到驚訝。

③ 綠茶的最高等級「玉露」

最後嚐試的是「玉露」。茶葉的新芽開始冒出的時候,覆蓋葉子遮蔽日光以抑制兒茶素的生成,引出茶葉的濃醇與甘甜。雖然和抹茶一樣是以「覆蓋茶葉」的方式栽培,但是玉露在經過採茶、蒸菁之後,和煎茶一樣需經過揉茶並乾燥。 [4]

玉露的特色是澀味較少,且有豐富的甘甜味。採茶時只選取最好的部分,親手採摘製作而成的玉露,名列綠茶之中最高等級的位置。玉露在沖泡時同一壺茶葉可分成5次沖泡,是享受其風味變化的試喝方式。為了不要引出會形成苦澀味成分的兒茶素,以60℃左右低溫的熱水沖泡。

學習日本茶的基礎

要判斷日本茶的優劣,一般講究從水色、滋味、茶香和茶渣這四個角度來品鑑。[5]

觀水色

判斷一款茶好不好,首先要看茶的水色,即茶湯顏色。水色除了取決於明度、彩度、透明度、濃淡、色相之外,還要參考渾濁度,以及茶碗底部的碎茶葉數量。水色最重要的是色相,色相又分金黃色、黃色、紅色、棕色、黑色等。如果茶葉泡開後,碗底有碎茶末,一般會說沉積多,這些都是形容茶葉水色的專門用語。

嘗滋味

人有高矮胖瘦,茶有各種口味,茶的種類不同,味道特徵也不一樣,但基本上,品評茶的核心標準還是看鮮爽味、回甘味、苦澀味是否能「圓融無礙」的混為一體。

品鑑日本茶的時候,結合香醇、濃厚程度,澀味的多寡,以及回甘的效果,一般會用「收斂味」「覆味」「變味」等特殊形容詞來表達茶水的滋味。此外,類似「潮濕味」「悶臭味」「燒焦味」「變質味」等形容茶氣的詞語,有時候也會用到口味的評價上。

聞茶香

雖然每種茶都有屬於自己的香氣特性,但說到底,茶香並不是決定茶葉好壞的優先標準,所以品評的標準不外乎聞起來:香不香、順不順;茶香是濃是淡;香氣是否調和這幾個方面。

形容茶香的專業術語有很多,形容好的香氣一般用:鮮香、毫香、芳香、釜香、火香等詞語;形容差的香氣則會用:葉傷臭、悶臭、硬葉臭、青臭、油臭等詞。除了判斷好壞,還有形容製造流程中香氣的詞語:萎凋香、覆香等。另外,存放的茶葉有時候會出現變質的現象,這時候就會用:濕臭、變質臭等詞形容。

辨茶渣

茶渣,又叫葉底、茶底,是沖泡後茶葉所展開的性狀。辨別泡完茶後的茶渣,也能判斷茶葉質量的好壞。辨別茶渣的重點在於原葉的形質、顏色和完整性。

以三種茶葉為例,煎茶的茶渣,如果呈現出青綠色,茶片不起毛,葉片組織能夠保持完整,就算是上品。烏龍茶的茶渣講究「雙色」,即葉片周圍呈紅褐色,葉心仍維持綠色的茶葉就是好茶。

如何品日本茶?

煎茶道

一般比較熟悉常見的茶道是指「抹茶道」,有複雜的工具、手法與品飲時繁縟的禮節。17世紀之前,日本茶道多為抹茶流派,煎茶道雖然比較少被提及,但歷史也十分悠久,是在明朝時期由中國引入日本,指的是使用茶壺沖泡的煎茶或玉露等。煎茶的禮儀與品茗方式相對簡潔、有效率,但同樣注重品茗心境的呈現。

沖茶器具

沖泡煎茶時使用的茶壺稱為「急須」,容量大約300ml左右,有壺蓋,且把手和壺嘴呈現90度,通常茶壺內就有防止茶葉隨茶湯流出的濾網設計,不需另外放入濾網。沖泡煎茶使用的茶杯大約70c.c.左右,每次沖泡一壺大約適合2~3人飲用。

茶道步驟

1.將熱水注入茶杯(約8分滿),待熱水溫度降低至70~80℃。

若覺得熱水溫度太高,可在茶壺與茶杯間倒換,每倒換1次熱水,溫度約可降10℃。

2.茶壺中放入茶葉6g,再將茶杯中的熱水沖入茶壺中。

3.靜置茶壺,使用計時器或沙漏,計時約1分鐘。

時間不能過長,否則茶會變得苦澀。

4.依照123至321的順序,來回平均分注茶湯到3個茶杯中,最後1滴精華也不能放過。

5.茶壺蓋打開,將茶葉用手拍茶壺壺身,讓茶葉回到中央。

6.將煎茶最多可沏3回,但第2次之後,便可直接在茶壺中注入熱水,不必再計時、等待,可直接按步驟4的方法來回分注杯中。

沖泡焙茶小撇步

沖泡焙茶時,步驟與煎茶相同,但所使用的茶杯,比起煎茶茶杯通常再稍高一些,容量約100c.c.左右。以同樣3人份來說,茶壺中放入茶葉9g,再注入約約300ml的熱水(水溫95∼100℃),浸泡30秒後即可倒出。

這樣泡更好喝

沖泡日本茶,溫度非常重要,每種茶葉都有其最適合沖泡、品飲的溫度。原則上,低溫沖泡,茶氨酸比較容易釋出,茶湯較回甘;水溫愈高,茶葉中的兒茶素較容易釋出,茶湯香味較明顯,但溫度過高反而會釋放茶的澀味。最簡單不出錯的原則是:愈高等級的茶,使用水溫要愈低!另外,硬度100 mg/L以下偏軟的水質較適合泡茶。

茶食搭配

喝日本茶時,通常會附上傳統點心和菓子,建議先吃甜點再喝茶更能引出日本茶的甘甜。

喝煎茶時,因為茶湯有些許澀味,適合搭配內包豆沙餡的和菓子。

喝焙茶時,因為口感較清爽,則適合搭配經過油炸的糖菓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