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日本松干蚧 學名: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 類屬:同翅目珠蚧科

目錄

形態特徵

成蟲 雌雄異性。雌性體長2.5-3.3mm,卵圓形,橙褐色,體扁,體壁柔軟,體節不明顯,前端略狹,後部較寬。觸角9節,念珠狀,口器退化,單眼1對,胸足3對,胸氣門2對,腹氣門7對,腹部末端鈍圓,有一縱裂A形生殖孔。雄性體長1.3-1.5mm,翅展3.5-3.9mm,胸部特別發達,黑色。複眼大,口器退化。觸角10節,胸足3對,細長。前翅發達,半透明,有明顯的羽狀紋。後翅退化成平衡棍。腹部第7、9節背面各有1隆起,其上有管狀線10多根,分泌白色蠟絲。腹末有一個鈎狀的交尾器。[1]

卵 長約0.24mm,寬約0.14mm。橢圓形,初產時黃色,後變為暗黃色,孵化前卵的一端可透見2個黑色眼點。 若蟲 初孵若蟲體長0.26mm,長橢圓形,橙黃色。觸角6節,單眼1對口器發達,喙圓錐狀,口針極長,卷於腹內。胸足3對,腹末有長短尾毛各1對。

蛹 雄蛹包被於橢圓形白色小繭中,分預蛹和蛹兩個時期,預蛹與雌若蟲相似,胸背隆起,形成翅芽。蛹頭部淡褐色,眼器紫褐色,跗肢灰白色。腹部9節,褐色,末端呈圓錐形。

發生規律

1年發生2代,以1齡寄生若蟲潛於樹皮裂縫內越冬或越夏。成蟲第1次集中出現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2次集中出現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若蟲每個世代各有一次隱蔽期和顯露期。越冬代(第2代)若蟲的隱蔽期,自9月上旬開始,到次年3月下旬及4月上旬。4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越冬代若蟲的顯露期,此期各蟲態均大量出現,比較集中。第1代若蟲的隱蔽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顯露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此期各蟲態參差不齊。3齡雄若蟲經結繭化蛹羽化為成蟲;雌若蟲最後一次脫皮後即為成蟲。[2]

成蟲羽化後可交配,第二天開始產卵,約經3-5天產完。交配後的雌成蟲能活5-7天,未交配的最長可達16天。雄性成蟲壽命最短為5小時,最長為13小時。雌蟲平均可產卵223粒,最高達520粒。產卵盛期出現在5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9月上旬。產卵後分泌蠟絲,將卵包裹起來,形成卵囊。卵主要產在輪枝節、樹皮裂縫、球果鱗片、新梢葉基等處。第一代卵期9-12天,第二代為13-21天。

初孵若蟲沿樹木枝幹爬行,1-2天後尋找背陰面的樹皮縫、頂芽及順鞘基部潛伏固定,開始營寄生生活。該蟲主要寄生於3-4年生枝條及10年以下的主幹上。1齡寄生若蟲脫皮後,蟲體逐漸增大,開始顯露。2齡無肢雄若蟲脫皮即為3齡雄若蟲,沿樹木的枝幹爬行,在粗糙的樹皮縫、球果鱗片、樹根附近和枯枝落葉層及石塊縫隙等處,由體壁分泌白色蠟絲結小繭化蛹。

前蛹期2-3天,第1代蛹期為5-7天,第2代蛹期為7-12天。日本松干蚧天敵種類有 100 多種,如隱斑瓢蟲、異色瓢蟲等。

分布與危害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又名松虱、赤松干蚧,屬同翅目珠蚧科,國內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主要為害7-15年生赤松、油松、黑松以及馬尾松幼樹的枝幹。

為害特點 被害松樹枝幹下彎,針葉枯黃,以致逐漸乾枯,或引起次期性病蟲害侵入而大面積死亡。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園,消滅在枯枝落葉雜草與表土中越冬的蟲源。

(2)提前預防,開春後噴施40%啶蟲.毒(國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預防,殺死蟲卵,減少孵化蟲量

(3)蚧殼蟲化學防治小竅門:

①抓住最佳用藥時間:在若蟲孵化盛期用藥,此時蠟質層未形成或剛形成,對藥物比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選擇對症藥劑:刺吸式口器,應選內吸性藥劑,背覆厚厚蚧殼(鎧甲),應選用滲透性強的藥劑如40%啶蟲.毒(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國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維鹽乳油( 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議連用2次,間隔7-10天。 ③選擇適宜的用藥方式: 針對低矮容易噴施的,可以用噴霧方式防治;針對高大樹體的蚧殼蟲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樹體殺蟲劑」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據樹種、樹勢、氣候等因素而調整。

(4)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紅點唇瓢蟲,其成蟲、幼蟲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蟲、蛹和成蟲;6月份後捕食率可高達78%。此外,還有寄生蠅和捕食蟎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