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喜欢的一首唐诗
日本人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枫桥夜泊》
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其意思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好诗在唐朝已经创作完了,后来人要想写古诗就要先去熟读唐诗才可以。
当然,鲁迅先生这句话未免过于牵强,但唐代诗歌的发展的确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无论是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唐诗的空前繁荣,自然源于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的世界上唐朝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尤其是文化的繁荣鼎盛,更是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在这其中就有一首唐诗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年年被列入小学课本必背诗集![1]
后来,日本人甚至还将诗中景物抬入现实,建设成了景观。
在灿若群星的唐朝诗人中,有些诗人仅仅靠几首诗歌就足以名留青史,为后世所知;甚至有的诗人,靠自己写的一首诗歌就可以赢得青史流芳,美名万代传。
而唐朝诗人张继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张继的诗歌虽然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为后人所熟知的,却只有一首《枫桥夜泊》。
仅靠这一首佳作,就让他跻身于唐朝优秀诗人之列,而且中国历代的唐诗选本都选入此诗,后来就连日本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年年成为日本小学生朗诵必背读物![2]
作者简介
据史料记载,张继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父祖辈都有相当的文韬底蕴,而正是受家风影响张继自幼就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28岁的张继进京赶考荣登进士。
在当时的由于官场腐败不堪,即使高中进士也要通过结交权贵才能被授予官职,可张继却是“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最终在铨选考核时落第只好归乡隐居。
公元755年,张继又遇到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这场战争差点让大唐王朝土崩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继为了躲避战乱只好乘船南下到当时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
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之久,诗人张继也一直过著漂泊的生活,期间他游历了吴越名山大川。后来不知道在哪一年,他来到苏州城游玩,在某个悲凉的秋夜,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这位怀著旅愁的游子,但当他听著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顿时让张继想起了自己失意的青春,以及国家凋敝的景象,随后愁绪郁结他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佳作:
《枫桥夜泊》
译文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3]
句意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②.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③.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
④.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⑤.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⑦.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⑧.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锺”或“分夜锺”。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诗词赏析
可以说《枫桥夜泊》一经问世,就成为唐朝广为传诵的佳作,如今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来自千年大唐的孤独。
首先,这首诗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烘托诗人此时心境的不安与惆怅。
诗人远离家乡,客居异乡,再加上外在社会的风雨飘摇,让人不知不觉间感到愁上加愁。此外,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堪称写忧道愁的巅峰之作。
虽然在全唐诗中不乏那些催人泪下、令人愁肠百结之作,但大多必须是身临其境或是触景生情方能使然。然而《枫桥夜泊》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读来,总有那种萦绕于心中,挥之而不去的缕缕忧伤、淡淡凄凉。
而正是因为张继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也让枫桥、寒山寺名声大显,至今名重江南,传声海外。景因诗名,诗因景著。
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著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留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但张继仅以一首《枫桥夜泊》,已使其名留千古,此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视频
王建民:枫桥夜泊 / Jianmin Wang: Night Mooring by Maple 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