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養育
基本內容
圖書簡介
無條件養育作者艾爾菲·科恩,該書的主題並非局限於管教,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講,它告訴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如何看待並感受他們。
內容簡介
《無條件養育》的主題並非局限於管教,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講,它告訴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如何看待並感受他們。《無條件養育》旨在幫助你與自己的最強直覺重新「通電」,重新確認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當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務,孩子們的拌嘴都安靜下來以後,《無條件養育》會讓你重新思考你的親子關係的基礎設想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無條件養育》的一些建議會為家長創造一個不錯的機會,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很好的人——我是說,真正意義上的。
《無條件養育》建議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賞罰教育,這樣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現在父母面對教養問題,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及口耳相傳的一些「好辦法」,但都僅僅是治標不治本,尖叫的繼續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說這是因為我們太專注於表面的行為本身,我們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符合就獎勵,不符合就處罰修正,這都是有條件的愛。《無條件養育》中作者提出我們必須要放棄這種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的情感勒索教養法。作者堅定地提出父母要無條件養育。
作者簡介
阿爾菲·科恩(1957年10月15日),出生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1979年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而後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科恩曾先後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的高中和大學。如今,已有兩個孩子的科恩居住在波士頓,以獨立學者的身份從事教育實踐與研究。
作為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講師,科恩探索出了關於兒童教育的一系列先進理念,被認為是美國進步教育的領軍人物,也對諸多傳統育兒方法進行了批評和指正,引起了美國社會的普遍關注。科恩對傳統教育提出的挑戰,也使他成為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尤其是遭到了美國教育界保守主義者的反對。
《無條件養育》(2005年)是科恩的第一本主要涉及孩子教養的圖書,他致力於在獎懲這個話題上討論父母幫助孩子成長中所應負的責任和愛心,而不應是對孩子制定短期的目標和要求,應從長遠期待考慮。科恩認為,兒童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滿足孩子的這些需求。
科恩解釋說,傳統教育對孩子注重懲罰和獎勵,普遍是專注於行為,而不是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價值觀取向。例如,多數家長認為讚美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但讚美只是外在形式的誘因,這往往會破壞兒童的初衷,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為獲得好評而去做,而不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獲獎經歷:
· 全國委員會的喬治·奧威爾獎傑出貢獻,2000年
· 國家聖路易斯大學弗格森獎傑出貢獻幼兒教育,2002年
· 《無條件養育》獲國家親子出版獎(NAPPA)金獎,2006年,
· 加拿大教師聯合會的公共教育宣傳獎,2007年
名人推薦
在我近期看過的家庭教育著作中,《無條件養育》是最具震撼力和挑戰性的好作品。無條件養育之所以重要,因為父母永恆的愛是孩子成長的生命根基,如果以成績是否優秀或表現是否乖巧作為愛的條件,等於在基因中誘發孩子的病態人格。通俗一些說,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而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孫雲曉
「無條件養育」是一種境界,不是一套方法。方法有限,境界無窮。家長們讀一下這本書吧,它帶給你的將是「無窮」的辦法和力量。
——教育專家、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 尹建莉
本書為眾多孩子家長提供了一條重要的育兒法則:正確的兩代關係要比正確的養育技巧更加重要。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作者 西爾斯
這是上天賜予所有父母的禮物!埃爾菲·科恩採用大量研究數據,力證某些植根於家長頭腦中的固有養育模式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並同時為家長提供了多種養育選擇,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善于思考、樂於助人並極富責任心的好人。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作者 阿黛爾·法伯
目錄
譯者序 這很難,但仍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 001
前言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010
第一章 有條件養育 · 001
兩種養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 003
有條件養育的後果 · 010
第二章 愛·給予和撤回 · 015
愛的暫停 · 016
撤回愛的後果 · 018
獎勵的失敗 · 022
並不那么正面的強化 · 025
有關「自我評價」的爭議 · 033
第三章 過度管制 · 037
什麼樣的孩子最聽話 · 043
兩個對立的極端 · 045
過激反應、難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價 · 048
第四章 懲罰的傷害 · 055
為何懲罰不起作用 · 060
第五章 逼向成功 · 067
學習 · 073
運動 · 079
必須運轉的小發動機 · 081
第六章 是什麼遮住了我們的雙眼 · 087
所見、所聞 · 088
所信奉 · 092
所感 · 099
所懼 · 102
第七章 無條件養育原則 · 111
第八章 無條件的愛 · 135
接近「無條件」 · 137
我們應該限制的 · 138
我們應該發揮的 · 141
遠離威脅 · 144
遠離賄賂 · 147
有關「成功」和「失敗」 · 155
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 · 157
第九章 孩子的選擇 · 161
選擇的好處 · 162
最初發言權與最終發言權 · 164
一起做決定 · 166
偽抉擇 · 171
限制的限度 · 172
不想做卻不得不做 · 174
測驗 · 179
第十章 孩子的視角 · 187
有道德的孩子 · 189
換位思考 · 197
透過孩子的眼睛 · 201
附錄 養育模式:涉及文化、階級和種族的課題 · 209
後記 需要感謝的人 ·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