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玩笑
目录
内容简介
∞ 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1923年以来世界百部最佳英语长篇小说
∞ 入选2021年《纽约时报》“125年以来伟大之书” 短名单
∞ 原版1079页,创下上市当月加印6次的奇迹
∞ 作者凭借此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 沉迷视频,沉迷游戏,沉迷电子产品,沉迷社交网络,沉迷成 功,人生是一场你与自己的无尽战争
∞ 中文版100万字,1138页,包含388个尾注,地狱级文本难度,黑洞般吸引力的高智商神作
∞ 翻译难度极高。全球售出25种语言版权,至今仅有10种语言译本,中译本是亚洲唯一
这是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娱乐需求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满足。一部名为《无尽的玩笑》的神秘电影在地下流传,所有看过它的人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它的致命吸引力将一所网球学校、一家戒瘾康复机构、加拿大分离组织以及美国情报部门都卷入其中,灾难一触即发……
《无尽的玩笑》的出版堪称一个事件,一座无法被超越的高峰。全书100万字,没有章节,没有目录,片段之间被神秘符号隔开。这是一部有着自己的大脑和心脏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挥洒他天才的语言,巧妙构建挑战读者智商的故事结构,于无限放大的细节中,制造出席卷现实与人物内心的连绵不绝的风暴。书中描写的对各种事物沉迷又陷入无尽孤独的群体病症,指向了这个成瘾时代,也将给这个时代的读者带来思考和慰藉。
———————————
《无尽的玩笑》表明了华莱士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天才的一位,他似乎有能做一切事情的艺术天分。
——《纽约时报》
潜入《无尽的玩笑》深处是一次令人振奋、激动人心的经历。书中有如此多的生活与死亡,如此多的狂欢和伤痛,面对绝望时又有如此多的热情,为我们文学的未来欢呼。很少有人会读到如此放肆的有创造力的文体,一场华丽高能的语言冲击。——《每日新闻》
这部小说是如此光彩夺目,您需要戴太阳镜才能读它,它还有心脏和大脑。
——《当代小说评论》
华莱士拥有所有在世作家中最有掌控力、最激动人心和最具创造性的修辞技巧。
——《自由》作者 乔纳森·弗兰岑
《无尽的玩笑》就像是一艘没有可识别的特征、没有铆钉和螺栓、没有入口、没有方法拆解的宇宙飞船。它光芒耀眼,白璧无瑕。
——《什么是什么》作者 戴夫·艾格斯
作者简介
大卫•福斯特 • 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 1962—2008)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州伊萨卡市,在中西部地区长大。父亲是哲学教授,母亲是英语教授,他们会互相给对方读《尤利西斯》,给幼年的华莱士和他妹妹读《白鲸》,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华莱士自幼就对语言及写作充满兴趣。少年时热衷于网球运动,进入大学后专心研究数学逻辑和语义学,198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获哲学和英语双学位,毕业论文之一是他的小说处女作《系统的扫帚》。1987 年获亚利桑那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但因健康原因中途放弃。
1996年出版《无尽的玩笑》,上市一个月内即加印6次,至今畅销不衰。1993 年至 2002年间在伊利诺伊大学任英语副教授,2002年开始在加州波莫纳学院教授创意写作。2008年,在与抑郁症做了多年抗争后,华莱士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2011年,遗作《苍白的国王》由其家人和编辑整理出版,入围普利策奖。虚构作品之外,华莱士曾为多家杂志撰写报道及人物采访稿,有《想想龙虾》《一件应该有趣而我不会再做的事》等非虚构作品结集出版。
原文摘录
Urban jogging in a sweaty pack is tedious. Have Himself hunch down to put a long pale arm around your shoulders and tell you that his own father had told him that talent is sort of a dark gift, that talent is its own expectation: it is there from the start and either lived up to or lost. Here's how to avoid thinking about any of this by practicing and playing until everything runs on autopilot and talent's unconscious exercise becomes a way to escape yourself, a long waking dream of pure play. The irony is that this makes you very good, and you start to become regarded as having a prodigious talent to live up to. Schtitt's thrust, and his one great irresistible attraction in the eyes of Mario's late father: The true opponent, the enfolding boundary, is the player himself. Always and only the self out there, on court, to be met, fought, brought to the table to hammer out terms. The competing boy on the net's other side: he's not the foe: he is more the partner in the dance. He's the what is the word excuse or occasion for meeting the self. As you are his occasion. Tennis's beauty's infinite roots are self-competitive. You compete with your own limits to transcend the self in imagination and execution. Disappear inside the game: break through limits: transcend: improve: win. Which is why tennis is an essentially tragic enterprise, to improve and grow as a serious junior, with ambitions. You seek to ...
书评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 1962-2008)是美国文坛上后现代派小说的后起之秀。自托马斯·品钦、库尔特·冯内古特等作家之后,以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威廉·沃尔曼、理查德·鲍威尔斯等为代表的“X-一代”作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美国后现代主义。他们已经成为了美国小说创作的一支主力军,成为了美国文学界的新生代作家。其中,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以其讥诮的幽默和繁冗的文风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少年时,华莱士与他笔下《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 1996)中的主人公哈尔·因加登扎(Hal Incandenza)一样热爱网球。但由于焦虑,他常常满头大汗,不得已戴上了头巾。大学期间,华莱士主修哲学,同时辅修逻辑与数学。在此期间他患上了抑郁症,并且服用“苯乙肼”进行治疗。1987年,华莱士转向写作。有段时间,他曾极度怀疑自己,花了几个月时间在麦克莱恩医院精神病治疗中心做检查。这些经历都为《无尽的玩笑》提供了很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2002年之后,华莱士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普莫纳学院去教书,期间创作了多部作品。然而,华莱士始终在接受与拒绝药物之间反复挣扎。最终,不堪折磨的华莱士于2008年9月12日在家中自杀,年仅46岁。
华莱士并不算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凭借两部长篇小说饮誉文坛,《无尽的玩笑》便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在出版的第一年就卖出了44000本精装书。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一百万册,影响力巨大。在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以来世界百部最佳英语长篇小说之一。这是一部充斥着毒品、娱乐和欲望的小说。作者的独出心裁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奇特的叙事结构、拼贴的叙事手法和新型的叙事话语进行分析,力求呈现小说的叙事艺术,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奇特的叙事结构
现代叙述学理论认为,叙事文本与故事本身不尽相同,作者最后确立的文本需要对原来整个故事进行重新建构。《无尽的玩笑》这本小说内容丰富,情节复杂,结构宏大,安排巧妙。下面将着重对小说的情节构造和形式构造做出分析。
1.情节的构造
比尔·盖茨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在纠结要不要看《无尽的玩笑》,华莱士是个让人感觉特别有趣、思维开阔的人。如果这本书只有两三百页,他会马上读它,但是这本书特别长,而且很复杂。最初,华莱士提供的《无尽的玩笑》手稿有1700多页,经编辑的两次修订之后,仍有48万字,长达1079页。首先,作者对情节的构造方式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复线型结构。故事主要发生在1960至2010年之间,时间横跨范围大,其中又以后十年作为小说叙述重点。但作者的叙述并不是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小说情节复杂,涉及数百个人物,主要围绕三条故事线展开,三条主线又衍生出了数十条副线。第一条主线主要讲述在位于波士顿郊外山顶的恩菲尔德网球学院(Enfield Tennis Academy)中,描写了学生们的日常训练生活,这所学院由主人公哈尔的父母建立,哈尔是学院的天才少年,因与父亲沟通出现问题,被怀疑吸毒。他的父亲詹姆斯·奥林·因加登扎(James Orin Incandenza)花费90天制作出了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无尽的玩笑》,希望通过娱乐能与沉默的儿子进行交流,随后将头放入微波炉里自杀。最后哈尔吸食毒品成瘾,被当成疯子。第二条主线主要发生在山下的恩内特戒毒戒酒所(Ennet House Drug and Alcohol Recovery House),故事围绕唐·盖特利(Don Gately)展开。他因为口服麻醉剂上瘾,导致其足球生涯被毁而当上小偷,又在偷盗过程中误杀魁北克分裂组织之一的领导人杜普·莱西斯( DuPlessis),后进入恩内特医院戒毒。戒毒成功后,他在医院里担任工作人员。最后被加拿大暴徒打成重伤,在疼痛和麻醉中挣扎之后,盖特利重新染上杜冷丁止疼药。第三条线与轮椅杀手(Les Assassins des Fauteuils Rollents)相关。因为美国要将受污染的垃圾场——大凹面 (Great Concavity)强加给加拿大,该团体希望加拿大脱离北美国家组织(O.N.A.N)。于是轮椅杀手计划了一场暴力而荒谬的政变,希望通过拷贝哈尔父亲制作的电影《无尽的玩笑》,让美国人沉溺其中,不吃不喝,最后死去,以达到目的。三条主线的同时展开,更加丰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容纳了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描绘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未来美国社会。
2.形式的构造
就整本书的形式而言,作者独具匠心。全书一反常态,没有目录,直接由28个大部分与90个小部分构成。华莱士用28个小圆圈将全书分为28个大部分,其中又用大写的标题或者三行空白把28个大部分划分成为90个小部分。同时“90”这个数字也正好对应着书中哈尔的父亲制作电影《无尽的玩笑》所用的天数。使得小说在结构与内容上建立了一种联系。
另外,繁多复杂的尾注成了这本巨著的又一大特色。全书共有388条尾注,占了全书的近十分之一,所包含内容的丰富程度并不比正文逊色。有的尾注长达16页,有的尾注中甚至又附带有大量尾注,从而加大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华莱士本人在接受《波士顿凤凰报》的采访中也曾提到:“实际上,尾注是《无尽的玩笑》中有计划性、系统性的重要部分,它们变得有些……你会不知不觉沉迷其中。而对我来说,大部分脚注是我在创作《无尽的玩笑》时随意敲打出来的内容,所以说它们好像在模仿一种曲折、跳跃、循环的思维方式。”这种尾注也是一种破坏文本线性的方法,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叙事凝聚力。
情节和形式的奇特构造给读者带来了难以名状的阅读体验,这种叙事结构让这本小说跨越了传统小说的界线,这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二、拼贴的叙事手法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世界支离破碎,不可修补。后现代派小说家并不追求完整,而是追求仿真。“后现代主义者不以追求有序性、完备性、整体性、全面性、完满性为目标,而是持存于、满足于各种片段性、零散性、边缘性、分裂性、孤立性之中。”因此,拼贴是后现代派小说体系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无尽的小说》在内容与语言上均采用了拼贴的技巧。
作者构思精巧,故事一反传统小说时间、地点的线性发展顺序,打破了正常的叙事形式,在不同的年份、月份以及人物、地点之间来回跳跃。这种时空的交错,其实就是一种内容的拼贴。正如杨敬仁教授曾在访谈中提及的,《无尽的玩笑》是在“网球拍下展现的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拼贴画。” 整本书将三个各不相关的主线碎片组合到了一起,看似情节支离破碎,实际内容有各自连贯,并且暗自相关。比如上一节描述的是恩菲尔德网球学院学生们的训练日常,下一场景则马上转到了沙漠;上一部分还是对嗜酒者互诫协会成员的描写,下一幕就转向了轮椅杀手马拉塞(Marathe)与来自美国不明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Unspecified Services)的斯蒂普利(Steeply)的唇枪舌战……故事情节的转换跳脱,让人应接不暇,觉得妙趣横生。
这种拼贴也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故事情节的不连续性。此外,小说一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发展顺序模式,让故事发展得迂回婉转,情节变得扑朔迷离。在故事的开头叙述的欢乐之年(Year of Glad)哈尔在亚利桑那大学面试、被当成疯子的场景,而实际上则是小说的最后发展。读者读完整本书才恍然大悟。故事的中间发展没有连续,但是故事文本的开头却连接上了全书的末尾,让读者对这本书陷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这种内容的拼贴让小说在这几条故事线上都没有交代没有一个真正、明确的结局,这也同时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的不确定性,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作者还对语言进行了拼贴。这本小说含有丰富的外来语,在小说的英语对话中,时不时夹杂着外来语:其中又以法语词居多(如:soupe aux pois, de moi, joie and value, felo de self, tu-sais-quoi等),还有拉丁语(如: tecato gusano, Constraria Sunt Complementa)等非英语语言,也加大了阅读小说的理解难度。整部小说都穿插着拼贴的手法,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语言方面,作者对这种拼贴的叙述手法使用得游刃有余。
三、新型的叙事话语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在构建文本时,对语言的选择,随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的变化偶然而成,追求差异性,主张多元化……这些话语有时句法不规范,语义不一致、句子中断、篇章破碎……”小说对叙事技巧的创新随处可见,新型的叙事话语成为作者叙述故事情节的又一典型特征。下面将从用词、语言和图片作为作者的叙事话语进行分析。
就用词而言,整本书用词丰富。俚语(比如:bazoo 吹牛)、自造词(比如: lumiphobia 由lumi+phobia构成,译为恐光症; robotrembling: robot+trembling如机器一般拼命抖)、日常用语(比如:Xmas-Christmas, w/o-without)比比皆是。缩略词(比如:O.N.A.N-Organization of North America Nation, O.U.S-Office of Unspecified Services)使用率则更加频繁,有些词往往出现了一次过后就全部使用缩写,这样也使上下文联系地更加紧密。另外,作者还偏爱使用代号和暗语,如哈尔的父亲被称为“他自己”(Himself),毒品为“东西”(Substance)等。这些俚语、自造词、日常用语、缩略语巧妙地构成了有机的叙述话语。时不时出现的大写和斜体单词也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同时,《无尽的玩笑》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所用专有名词涉及的领域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天文、数学、哲学、宗教、物理、化学、网球、医药学等,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此外,整本书充斥着大量的长句、难句。一句话五六行的情况屡见不鲜。1996年出版的《无尽的玩笑》直至2019年才传出俞冰夏老师翻译完全作的消息,但译本仍未问世出版,这也体现了小说的理解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对2002年之后的年份的表达也是独出心裁,独树一帜。在小说的世界里,自2002年之后,每年都有特定的公司赞助者为税收提供补贴,这一年公司就能用自己的名称取代掉现有的数字年份命名。比如:美国中心地带乳制品年(Year of Dairy Product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land)、迪潘成人内衣年(Year of the Depend Adult Undergarment)等。当然,在文中作者也给了足够的线索提示,让读者思考,与现实中的年份进行匹配对应。如哈尔的爷爷在1960年教10岁的哈尔父亲詹姆斯打球,而54岁的父亲在试用多芬香块年(Year of the Trial-Size Dove Bar)中自杀身亡,因此可以判断试用多芬香块年为2004年。这既考验了读者阅读文本的细心程度,又是作者对读者发出的挑战。
这本书还采用人物对话来构建新型的叙事话语。在传统小说中,一般都是由人物对话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以及作者的叙述和描写构成的。而在《无尽的玩笑》一书中,曾出现过整部分都是由人物的直接引语构成的情况,例如第三章整章都是哈尔与父亲詹姆斯的对话。这跨越了传统小说的界限,是对小说创作的创新,也是自《小大亨》等后现代派小说创作形式的一种延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