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葉怪柳
無葉怪柳
無葉檉柳([[Tamarix aphylla (L.) H. Karst.]])喬木或大灌木、樹皮紅棕色到灰色,幼枝光滑。葉無柄。總狀花序長3-6厘米,粗4-5毫米;春季開花,總狀花序單生;習見的是夏季開花;花幾無梗;花梗遠較花萼短,花萼闊卵形或闊橢圓形;花瓣橢圓形;花盤頂端有微缺或深裂;雄蕊5,花絲着生花盤裂片間。花期9-10月。蒴果,卵形,褐色,頂端具毛簇,內含多數種子,果期4-5月。
中國台灣省雲林北港、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車城、台東台東鎮及蘭嶼農場等地有栽培。天然分布從北非、西南亞-直 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概述圖片來源: [1] )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或大灌木,樹皮紅棕色到灰色,幼枝光滑。葉無柄,抱莖成鞘狀,急尖,長約2毫米。總狀花序長3-6厘米,粗4-5毫米;春季開花,總狀花序單生;習見的是夏季開花,圓錐花序着生在新枝上;花幾無梗;苞片三角形或闊三角形,漸尖,略抱莖,比花梗長;花梗遠較花萼短,花萼5深裂,長約1.5毫米,全緣,鈍,外面2片略小,闊卵形或闊橢圓形,背面略具龍骨狀隆起,內面3片較大,闊橢圓形或近圓形;花瓣5,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2.3毫米,脫落,有時果熟後1或2片宿存;花盤5裂,頂端有微缺或深裂似花盤呈10裂;雄蕊5,花絲着生花盤裂片間。花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
檉柳喜光不耐陰,在遮陰處多生長不良。根系發達,既耐干又耐水濕,抗風能力強,耐鹽鹼土,能在含鹽量1.2%的鹽鹼地上正常生長。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檉柳可採用扦插、播種、壓條、分株等方法進行繁殖。但以扦插和播種繁殖最為常用。
扦插
扦插繁殖春秋均可進行。在長勢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上選取直徑1厘米的1年生枝條作為插穗,插穗長15厘米。育苗床為平床,寬1.5米,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插前用插穗沾ABT生根粉,插後澆透水,以後每隔8天澆一次透水。秋季扦插苗入冬前應覆土或搭設保溫棚越冬;春季扦插苗當年可高達1米。
播種
播種一般在春季進行。育苗地應選擇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播種前整平,撒一層有機肥做基肥,畦寬1.2米。從長勢旺盛的植株採集種子,置於遮陰處貯藏。播種前先澆透床面,然後將種子均勻撒於床面。可混入適量沙子一起撒播,播後再撒一層細土覆蓋,8天左右齊苗。出苗期間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實生苗當年可長到50厘米高,秋末或翌年可直接出圃應用。 [3]
栽培技術
修剪整修
檉柳在園林中常用的株型有兩種,即自然灌叢形和小喬木狀。
自然灌叢形修剪比較簡單,栽培前期可任其叢生狀分枝自然生長,重點保護平展枝。及時疏除過密枝、乾枯枝、病蟲枝和衰老枝,同時將粗大的枝條疏剪掉,以促其多生中小枝條,形成良好的灌叢形,達到最佳觀賞狀態。
小喬木狀選擇直立性強的枝作主幹培養,其他枝條全部疏除。對選留的枝短截,高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在其上選擇直立性強的枝作主幹延長枝培養。長至一定高度後,在其上選擇兩三個分布均勻的枝條作主枝,秋末對主枝進行短截,培養側枝,對側枝上的無用枝及時疏除。經過幾年的培養,基本樹形就可以形成。在以後的管理中只需將冗雜枝、過密枝和過低枝疏除。
水肥管理
檉柳雖然耐粗放管理,但在栽植的頭三年,對其進行細緻的水肥管理非常有必要,可以加速植株生長,利於形成良好的株形。栽植時,要施入些經腐熟發酵的圈肥作基肥,基肥應與栽培土攪拌均勻。秋末可再施一些圈肥;第二年春末可施用一些三要素複合肥,秋末施用圈肥;第三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施肥。從第四年起,如植株長勢正常,可少施肥或不施肥。
檉柳栽植後應立即澆頭水,7天後澆二水,再過10天澆三水,此後視土壤墒情澆水,總的原則是寧濕勿干,但不宜積水。秋末澆足澆透封凍水。第二年早春澆好解凍水,以後每月澆一次透水,秋末澆好封凍水。第三年按第二年方法澆水。3年後進入正常管理,只需靠自然降水生長,如不是長期乾旱,不用特別澆水。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無葉檉柳是理想的綠化樹種,也是鹽鹼地深化及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