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於崇文 (1924年2月15日 - 2022年6月12日)[2] 出生於上海。 是一位地球化學動力學家、礦床地球化學家 ,籍貫浙江寧波。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目錄

簡介

於崇文,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動力學和地質系統複雜性研究,將基礎地質和礦床學研究提高到非線性科學和複雜性理論的層次,開拓出五個創新的學術領域:(1)用多元分析、隨機過程和隨機場研究地質系統、地質過程和地質學場。(2)用非平衡、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研究成岩、成礦過程,提出區域地球化學理論。(3)用成礦作用動力學研究礦床成因,將礦床形成機制研究提高到動力學的水平。(4)提出「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的理論,研究成礦的發生、驅動力、動力學機制和時—空結構與定位。(5)提出「地質作用的自組織臨界過程動力學—地質系統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的理論,將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研究提高到非線性科學和複雜性理論的層次。代表作有《南嶺地區區域地球化學》、《成礦作用動力學》和《地質系統的複雜性》。 1987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學術成就

長期從事理論地球化學研究,先後開拓出四個創新的學術領域:

地質一地球化學中的多元分析

用多元統統計分析研究多組分系統的數值和幾何學特徵,並用隨機過程和隨機場研究地質過程和地質學場過程和地質學場。

區域地球化學

用非平衡、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研究成岩、成礦過程,並以耗散結構理論為基礎,提出區域地球化學理論。

地球化學動力學和成礦作用非生性動力學

將礦床形成機制研究提高到非線動力學的水平,使礦床成因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從靜態上升到動態成礦系統的複雜性。提出新的成礦理論和方法論一「成礦動力系統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在礦床成因和成礦規律研究方面將常規礦床學提高到非線性和複雜性科學的層次。

地質系統的複雜性

提出「地質作用的自組織臨界過程動力學一地質系統在混池邊緣分形生長」的地質科學新理論,將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研究提高到非線性和複雜性科學的層次。

參考資料

  1. 於崇文教授,中國地質大學網
  2. 於崇文,網絡百科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