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驰华
方驰华,1958年6月20日生,中共党员,钟世镇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临床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余种核心期刊编委。2010年11月荣膺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区第119棒火炬手。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2011年荣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目录
简介
方驰华,1958年6月20日生,钟世镇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临床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钟世镇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临床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余种核心期刊编委。2010年11月荣膺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区第119棒火炬手。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2011年荣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专业特长
折叠数字医学特色 目前方驰华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将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和仿真手术)研究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I-3DVS可以让正常人看到自己正常的肝胆胰脾脏器,可以让外科医生看到肝胆胰脾脏器的三维立体病变。MI-3DVS将肝胆管结石、扩张和狭窄胆管分别进行分割、个体化3D;在3D模型中调整透明度,立体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程度、长度,由此做出分型诊断;术前进行仿真手术和演练,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指导实际精细手术,肝胆管结石残石率从过去文献报道30%-90%降低到1.0%以下,尤其对多次反复再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解除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MI-3DVS分别对胰腺、肿瘤和血管进行3D并着以不同的颜色,通过3D图形缩放、旋转、透明化,既可立体化、多视角、全方位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又可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由此进行术前精细的仿真手术和演练,科学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与现代先进CT相比较,使胰腺肿瘤可切除率提高10%,特别是有3例外院曾评估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晚期”肿瘤(II型1例,III型2例)患者,经MI-3DVS评估后均成功切除肿瘤,病理诊断2例为良性病变。MI-3DVS进行数字化、个体化肝脏分段,准确地显示了肝脏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空间的立体位置、与肝内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从而为精细肝切除提供了空间立体结构信息,为手术的具体定位和实施提供了解剖基础。切肝切胆前可以先彩排,通过三维技术在电脑上“预演”手术,“白开刀”的风险大大降低。与现代先进CT相比较,使肝脏肿瘤可切除率提高了7.0%。吴孟超、黄志强、刘允怡等院士评价该成果达到了在国际上首次运用数字医学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现代胆道外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密不可分,由于多发性肝胆管结石常合并复杂性肝胆管狭窄,术后残石率为30%-90%,二次手术率为56.4%,即使有纤维胆道镜的普遍使用,残石率仍可达19.5%,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肝内胆管的走行多变,狭窄位置不定,难以确切显示定位,确定诊治策略存在一定的难度。B超、CT、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现代化的检查手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诊断。而数字医学技术的出现则有可能为这种突破指明方向。胆道解剖数字化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内血管、胆道系统、结石的分布及胆道狭窄的了解,仿真系统也实现了操作的实时性和力反馈效应。随着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在数字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仿真手术物理特性的实现及立体显示将更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医学技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使其成为肝胆外科工作人员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目前数字医学技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多数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真正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较少。科室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运用数字医学技术研究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应用64排螺旋CT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仿真肝胆管结石的手术过程,为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数字医学技术在结石分布及分型的应用价值:三维重建能直观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大小、部位、数目,胆道狭窄、扩张的部位及程度,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解决目前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难题——肝内胆管结石残余和结石再发。目前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型主要借助B超、CT、MRI、MRCP、PCT 等手段来实现,但总体来说这些检查既有自身的优点又各有局限性,同时大多数常规检查均属二维图像,无法直观地明确胆道结石的分布及狭窄部位,需有经验阅片者的思维再现,然而往往有经验的阅片者多为影像学医师,与临床术者存在交流环节,MRCP虽能通过水成像对胆管树进行三维重建,但对结石的性质也有要求,无法全部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同时无法对胆管以外的组织实现。而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术前即可准确直观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分型、数目及胆道狭窄与扩张的部位及程度。该系统通过对CT、MRI 等二维图像的分割重建、导出三维模型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更加直观、准确地显示肝脏及其管道系统和病灶的全方位立体信息,这不仅克服了人脑对CT、MRI 等二维图像非可视化综合思维过程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也同时解决了MRCP 三维模型缺乏完整性及高档MRI或多排螺旋CT机载三维重建图像缺乏交互性的缺陷,使临床医师不仅能实现在术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胆道系统、肝脏病变、结石分布及周围脏器的观察,显示结石的分布、数目、胆道狭窄与扩张的程度及部位。并可以根据《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对其进行分类。
数字医学技术在手术方式选择方面的应用:由于三维重建模型及仿真手术系统能使术者充分把握患者肝内脉管的个体化解剖信息,并根据个体数字化解剖信息选择手术方案:(1)对于左肝胆管结石患者,虽然有Ⅳ段胆管扩张和左肝管狭窄,而结石主要集中分布在Ⅱ、Ⅲ段,此类患者主要采用Ⅱ、Ⅲ段肝切除,经肝断面对狭窄胆管整形;(2)对于囊状扩张的胆管并伴有较大结石、左肝管狭窄者,也采用Ⅱ、Ⅲ段肝切除,经肝断面对狭窄胆管进行整形;(3)对曾行胆肠吻合的多次胆道手术,结石主要集中在左肝,左肝管主干狭窄患者,首先切除Ⅱ、Ⅲ段肝脏,经肝断面取尽Ⅳ段胆管结石,并行狭窄左肝管主干与Ⅳ段胆管整形,然后经整形扩大的左肝管探查原胆肠吻合口和胆总管。该术式的优点在于取尽了肝胆管结石并保留了Ⅳ段正常肝组织,改变了传统的经胆肠吻合口取石的方式,减少了手术创伤;(4)对于左、右肝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右肝末端胆管结石无法经肝总管及左肝断面取尽结石。可先切除Ⅱ、Ⅲ段肝脏,经肝断面取尽Ⅳ段胆管结石,然后定位右肝结石并行相应的部分肝切除,经右肝断面取尽右肝管结石及祛除病灶,达到了取尽结石、祛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创伤的目的。术中同样根据上述4点原则进行手术,结合三维模型辅助及术前仿真手术,临床术中决策的手术方式与术前仿真手术基本符合,充分说明MI-3DVS有助于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缩短术中决策时间。通过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手术进行辅助支持,使外科手术越来越安全、可靠、精确,创伤越来越小。使肝胆管结石的术后残石率从30%-90%降至1.0%以下。尤其对多次反复再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解除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
折叠数字化微创 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外科技术,采用多孔、两孔、单孔腹腔镜,或腹腔镜取石保胆,至今治疗各种胆囊疾病近4000例,未发生一例胆管损伤。同时实施了肝胆胰各种复杂的腹腔镜手术,2001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蓝蝶”腹腔镜左右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多发性大肠癌根治术、小儿脑脊液转流腹腔巨大囊肿切除术、地中海贫血巨大脾脏切除术等腹部复杂疑难手术。 “三管一孔一脏器”显露方法成功地为国内10多个省和澳门、香港地区的2600多名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多次应邀主持和参加国际和国内腔镜外科学术会议。广东卫视台和广州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因弥漫性胰岛细胞增生症造成的低血糖昏迷。人体大脑中的葡萄糖仅能维持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活动5~1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患者将永久呈“植物人”状态,极难苏醒。面对凶险的病情,方驰华主任及其团队本着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力排众议,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经过3个月精心呵护,患者奇迹般苏醒,行动自如语言表达清晰,经过检测脑损伤也仅为轻度,并有望通过康复训练完全康复。经文献查新,国内外未见相似报道,此为世界首例,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CCTV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广东珠江频道今日关注均以《用爱唤醒沉睡的生命》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术中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减体手术+术中氩氦刀+ TACE +门静脉置泵+光子刀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原发性肝癌腹腔大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微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技术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中央电视4台新闻节目进行了报道,全国20多家电视台和晚报进行了转播、转载。
应用DDFA方案治疗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外伤坏死性胰腺炎是重要的医疗的特色之一,该技术不需要剖腹手术,痛苦小、花钱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2年CCTV四台新闻频道进行了报道。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控制在了5%以下。因工作成绩突出,四次荣立三等功。在国际上首次应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前观察血管条件、血管曲张范围和程度,相关脏器的形态,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第一作者获得7项省部级、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扩大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抢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擅长胃癌,肠道肿瘤,乳腺和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0年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6月CCTV十频道科技之光进行了专题报道。
擅长疾病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DDFA方案治疗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外伤坏死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的外科治疗,腹腔镜外科,扩大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论文发表
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级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1篇。研究的论文多次发表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该杂志审稿专家对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48篇数字医学相关论文被BioMedLib收录所在领域最佳论文库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余种核心期刊编委。2010年11月荣膺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区第119棒火炬手。2000年入围全国普外科杰出中青年专家。
荣誉成就
应用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应用科研基金资助达到国家最高应用领域项目资助。分别获得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腹部脏器64排CT扫描数据3D及仿真手术研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图像引导下的高风险手术系列产品的研发等,资助金额1100万元。其《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并获得2个软件著作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以第一主研人获得了省部级、军队科技奖16项,其中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四等奖7项。四次荣立三等功。
科研成果
以项目负责人开展了珠江医院20项新业务,新技术,有7项已获第一军医大学新业务、新技术,以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资助。
折叠编辑本段==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6名,5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获2009年第十届广东省大 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全国三等奖,广东省优秀指导老师;2010年获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团队金奖和全国铜奖;2011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方驰华 | |
---|---|
出生 | 1958年6月20日 |
逝世 | YYYY年表达式错误:无法识别的词语“dd”。日 | (表达式错误:无法识别的词语“yyyy”。岁)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医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