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
方志学,是指研究方志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问,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复合型学科。方志学名词,最先由中国梁启超于1924年提出。
中文名方志学
外文名Chorography
释 义研究方志现象运动规律的科学
属 性学科
目录
简介
方志学是研究方志现象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志的产生和发展 、类别和功能,以及编纂理论。方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情况的著作,内容包括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人物、风俗、灾害、文艺等,大多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但也有以山、水等为单位的。在中国 ,方志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传下浩翰的卷帙,今仍在普遍进行修志工作,这在世界各国是无可相比的。
方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方志的性质和分类、方志的特征和功能、志书编纂理论、旧志整理和方志利用、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方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方志学由理论方志学、方志编纂学、方志学史等3个基本结构组成。方志学理论体系就是由这些结构及其衍生结构所构成的,它的发展则是其基本结构和衍生结构的改进和扩充。
根据编纂的客体不同,方志编纂学可分为综合方志编纂学和专业(专门)方志编纂学。综合方志编纂学又可以分为省志编纂学、自治区志编纂学、直辖市志编纂学、市志编纂学、地区志编纂学、城市区志编纂学、县志编纂学、乡志编纂学、村志编纂学,等等。按照社会和专业分工,专业方志编纂学可分为人口志编纂学、气象志编纂学、教育志编纂学、地理志编纂学、卫生志编纂学、第一产业志编纂学、第二产业志编纂学、第三产业志编纂学、政党志编纂学、政权志编纂学、政法志编纂学,等等。依据方志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来分,又有方志美学、方志心理学、方志管理学、方志人才学、方志伦理学、方志教育学、方志社会学、方志史学、方志经济学、方志文化学、方志传播学、口述方志学、电子音像方志学、网络方志学,等等。
性质
关于方志的属性问题,历来有不同意见。长期以来,方志一直被认为是地理书;自清代章学诚以后,方志属于历史学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至今不少人仍认为:方志属于历史学范围,方志学具有历史学性质。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学派的主张,在今天也得到一些人的赞同,认为方志是历史地理文献,方志学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部分。
另有个别人提出方志学“属于行政管理学的一部分”。争论至今未断,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方志学来自地理学、历史学,但是它的发展已超出地理学和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发展简史
萌芽期
方志学
中国宋代之前关于修志的论述很少,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自序中提到书志有“收地保势胜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宋、元、明代有关修志的论述的内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序对志书提出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县志》序、《泉州府志》序、《猗氏县志》序等一反过去的方志属于地理书的传统,提出志书属于史的见解。
形成期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开创了综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时顾炎武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对编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为以后修志指明了方向。
方志学
清朝中叶,修志成风,名家辈出,产生了探讨方志学方面的专论,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纂辑派(又称地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着派(又称史学派)。两派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献孰重孰轻的问题。 清朝末期,孙冶让总结出修志总例6条:纂辑、测绘、校雠、采访、检查案牍和缮写。
发展期
民国以后,对地方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出版了大量关于方志研究方面的专著。
195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1981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1985年改名中国地方志协会)的成立。
中国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对方志学的研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方志的性质。普遍指出章学诚“志”即“史”说法的不足,如谭其骧在《关于编修地方志的两点意见》(1982)中指出,章学诚的方志乃一方之史的说法不可取,详细列举了地方志和地方史的不同。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人认为方志是综合记载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的书籍。
②修志的内容和方法。多主张注重有关国计民生的内容,贯注科学成就。如傅振伦在《中国方志学通论》(1935)中说:修志要“略古详今,侧重现在”,“博采详志,注重实用”,“广辟类目,注重科学”;黎锦熙在《方志今议》(1940)中强调,修志要按“时代所需”、“勿泥体裁”。
③方志的功能。指出方志有“正人心”、“敦风尚”、“垂治规”等政治作用,在资源考察、地方建设、旅行指导、乡土教材等方面也有用;并提出方志可发社会之隐微,可存前代未登正史之人物,可统摄遗文佚事,可窥见经济状况之变迁,可了解文化升降之迹,可与其他史事互证等,而有助于治史者。
④整理古方志。编纂了多种方志目录,如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1835、1958)、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1962)、瞿宣颖《方志考稿》(1930)、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985)等。类编了地震、天文、农业等方志专题资料,如《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56)、《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五百年来我国旱水涝史料》、《上海地方志物产资料汇编》、《辽宁农业史资料汇编》等。
⑤结合编修当代方志,对方志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1981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1985年改名中国地方志协会)的成立,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名中国地方志小组,1956年筹建)的恢复,有力地促进了探讨工作的深入。
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方志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与很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方志学与地理学、历史学关系最密切。方志中记述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大多与地理学有关;地方志史属于历史学的范围,志书中的许多史料也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与政治学关系密切。历代编修方志,都没有脱离当时的政治需要,特别是宋代及其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府专设机构进行修志的事实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再从方志记述的 内容看,一般都涉及当地的世家大族、社会集团、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等。
与经济学关系密切。古志虽有不重视经济的倾向,但仍然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有些还是正史书籍中所没有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情况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就编修方志的需要而言,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关系。
与考古学有关系。古志中一般列有古迹志,金石志;近代的志书中也详载本地区的考古发掘的成果。这些记载,为考古发掘提供了线索和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又可验证方志记载的正确与否。
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方志中保存了大量自然科学史料,有很多是一般史书中所没有的。这方面已挖掘了一些,出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更大量的工作有待深入,更多的方面有待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