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方克勤,(1326-1376),字去矜,号愚庵,因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故又称方济宁,宁海缑城人。方克勤祖上三代从儒,先父曾为鄞县教谕。克勤自幼端庄凝重,好读书,天资超人,乡里称为神童。有《汗漫集》。

目录

生平简介

纠正弊端,兴办学校

元朝末年,台州盗贼兴起,吴江县知府金刚奴奉行省府之命招募水兵来抵抗盗贼。方克勤前往献计献策没被采纳,于是就被迫逃到山里面加入盗贼队伍。 洪武二年(1369),克勤被任命为县训导,因母老辞职归家。四年召至京师,吏部主试中第二名,特授为济甯知府。这时,朝廷诏令百姓垦荒,三年后征税。地方官吏却提前征税,百姓认为政府言而无信,便相继逃亡,田又荒芜。为了纠正弊端,克勤重申,三年后征税,并把田分为九等,按等级征收田赋,官吏无法从中作弊,于是荒田开垦日多。还特别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除县学、乡学以外,还在各个村社,新建学校数百所,修葺孔夫子庙并时加祭奠。于是教化日隆,礼让日兴,社会风气大见好转。

民敬赞叹如神

盛夏农忙时节,济甯守将率民夫筑城,克勤指出:“百姓正忙于耕耘,为何还要增加繁重的劳役?”请求中书予以免除。这时,大旱逢雨,济甯百姓歌颂他:“谁免去了这次徭役?是方知府。谁使庄稼不遭枯死?是方知府。方知府是我们父母,千万不要离去。”于是济宁百姓纷纷传唱起一首歌曲:

孰罢我役?使君之力;

孰活我黍?使君之雨。

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这首歌的大意是:是谁免去了我们的劳役?是方克勤太守之力;是谁救活田里的禾粟?是方太守的向天祷祈。方太守是百姓们的父母官,您可不要离去!方太守在他任内的三年中,济宁府的人口增加几倍,百姓们丰衣足食。


克勤为政以德行教化为本,不追求个人名声,曾说:“追求个人名声,必会追求威势,这样必会祸害百姓,我不忍这样做。”他生活简朴,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不换,每天只吃一次荤。太祖对官吏严法重刑,士大夫多被贬谪,凡过济甯者,都受到克勤的周济。永嘉侯朱亮祖率水军赴北平,运河水浅,征民夫五千来疏浚河道,克勤无力制止,祈祷于天,由于他的虔诚,“忽大雨,水深数尺,舟遂达。民以为神。”那位大官老爷,顺利乘船而去。百姓感谢上苍,也敬谢方克勤如神。[1] 洪武八年(1375)入京述职,太祖嘉奖其政绩,赐宴,仍回济甯。不久为部属程贡诬告而贬到江浦服役,后来受空印案牵连被处死。其子为方孝闻、方孝儒。孝儒另有传。

空印案

方克勤之在济宁为官,老百姓争颂其德。然而,这样一位清官能吏,居然因为小人的几句诬陷之词,就被罢官流放了。第二年,“空印案”发,已不在任的方克勤亦受追究,不问青红皂白被朱元璋抓回来杀掉了。当时,“空印案”被称为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件之一。 所谓“空印案”,是指明洪武年间因空白盖印文书而引发的一起著名案件。受牵连人数,有说上万人(如吴晗),亦有说数百者(如翦伯赞)。连方克勤这样的清官都被杀了,估计人数肯定是不少的。如此清官能吏,被莫名错杀。 据《中国通史》说,“洪武八年(1375),有人诬陷方克勤私用仓中炭苇,方克勤因被流戍。翌年,空印案起,方克勤为吏所诬,遭诛” 。[2]

轶事

明初方孝孺,大才子,多次受到洪武皇帝朱元璋接见。建文帝即位,他受到重用。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建文帝点燃大火,烧死宫中,方孝孺则做了俘虏。然,他脖子硬,楞不是帮朱棣写即位诏书。非但拒不从命,还舌战朱棣,搅得朱棣火起,按《明史》里的说法,是“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只有一个党兄弟方孝复,因为给朱元璋提意见,弹劾汤和,被发配边疆,入了军籍,逃过一难。 他死后,民间即已有传说, 方克勤某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一穿红衣服的人跟他讲,听说您要葬父于某地,但那地方,我们家族生活几百年了,还请您换个地方葬父可好?方克勤不以为意。第二天,在看好的吉地处开挖,挖出一大坑,里面有数千条蛇缠绕一处。一条大蛇,红色,几丈长,想来,就是昨晚托梦的那条了。记载这件事的人说,方克勤“素不信鬼神事”,“积薪纵火焚之”,但见一道烟气升起,直入方家。未久,方孝孺出生,“舌有两尖,能入括鼻口。幼颕悟……官至学士,亦(夷)九族,盖蛇之报”。都是报应!朱棣这条龙,替蛇精报仇了![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