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陽街道
新陽街道是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廈門市境西部,轄祥露、霞陽、興旺、興祥4個社區和新垵行政村。[1]
中文名: 新陽街道
外文名: Xinyang stree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廈門市海滄區
地理位置:廈門市境西部
下轄地區: 4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廈門市海滄區翁角路616號
電話區號:+86 (0)592
郵政區碼: 361026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7096人(2010年)
車牌代碼: 閩D
目錄
歷史沿革
2002年,杏林鎮的新垵村、霞陽村和東孚鎮的祥露村歸海滄鎮管轄。
2006年,海滄鎮撤銷並成立海滄街道和新陽街道,以祥露、霞陽等2個社區和新垵1個行政村設立新陽街道。
地理環境
新陽街道位於廈門市境西部,轄祥露、霞陽、興旺3個社區和新垵行政村。
行政區劃
新陽街道下轄4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分別是:霞陽社區、祥露社區、興旺社區、興祥社區、新垵村。
[代碼]350205002:~006 霞陽社區~007 祥露社區~008 興旺社區~009 興祥社區~214 新垵村
村居介紹
興旺社區居委會
海滄區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於2007年1月正式成立,其地址為海滄區新光路302號,主要管轄範圍是長庚醫院以南,霞飛路以西,海新路以東,蔡尖尾山以北。包括興旺廣場、金銘花園、名仕閣、正順花園、陽光公寓5個小區、長庚醫院及新陽工業區的所有公共戶,共有常住人口1684人,流動人口1604人。興旺社區由居委會管理日常工作,設黨支部書記、主任各1名,副主任1名、委員3名。下設社區黨支部、社區居民委員會、計劃生育工作站、勞動保障工作站、流動人口管理站、綜合治理委員會、民事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志願者服務隊3個(巾幗志願服務隊、青少年志願者服務隊、紅十字志願者服務隊)。至居委會成立以來,社區緊緊圍繞服務群眾、服務發展」這一主題,把「人性化服務」的觀念貫穿在實際工作中,通過不斷創新服務管理機制,整合社區資源,着力營造出一個服務全面、環境優美、秩序優良、人際關係融洽的和諧新社區。為提高社區居民業餘文化活動生活,居委會着力增加了室內活動場所並添置了活動器材。為使居民能在周末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社區開設了圖書館並於每周末對居民免費開放。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居民宣傳政策法規及發布通知(在社區顯眼的地方安裝了LED電子顯示屏,用於向居民發放活動通知及與居民較為相關的政策法規)。經常舉辦活動與居民同樂,增加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的熟悉。堅持以加強社區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幹部隊伍。認真做好「五個好」社區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核心作用。堅持以服務黨員為先導,以服務群眾為根本,積極開展文化社區活動。並努力壯大社區黨員隊伍。積極開展「人性化」服務,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美好家園。「社區以民為本,民以社區為家」,我們立足社區,面向居民,積極提供各種便民利民服務。社區內設勞動保障服務站、居民調節室、計生服務室、老年活動室等工作機構和活動場所,為居民提供再就業信息等服務。充分發揮社區志願隊伍的作用,積極開展社區活動。
由於在本社區購房居住的居民多為工薪階層的年輕一代,他們平時上班工作忙都不在家,對居委會舉辦的活動及其他信息等沒辦法及時受到,而且作為年輕一代,他們的消息通常是利用網絡來獲得。針對本社區居民的這個特點居委會經兩委研究成立了興旺社區QQ群。我們將居委會的活動通知、法律宣傳、政策法規等內容放在QQ群上,讓居民不用親自諮詢也能在QQ群上看到相關的政策內容,這樣不僅為居民做了政策法規的宣傳同時也節約了居民的時間,使他們更方便快捷的辦好他們需要辦理的事宜。興旺居委會本着以服務居民為宗旨,有力地促進了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工作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中我社區取得較好的成績。2008年被評為廈門市第十一屆「文明社區」、「5個好」達標單位、2008年被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第5屆(2006-2008年度)文明社區、海滄區團建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示範社區。「社區是我家,連接你我他;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我們將不斷完善社區的各項功能和設施,着力提高社區的各項工作水平,爭創一流社區、文明社區。
霞陽社區居委會
霞陽社區地處海滄新陽工業區東北部,轄區總面積466200平方米,轄區常住人口3615人,外來人口約4萬人。1992年全村土地被政府徵用,2002年又逢西海域整治,原本靠山靠海謀生的村民基本集體失業。隨着新陽工業區的發展,全體村民也慢慢的轉產轉業,發展第三產業。隨着外來人口的增多,社區辦公服務中心已無法滿足正常使用。按區政府會議精神,霞陽新小學樓建設完並投入使用,舊小學樓重新改造作為霞陽社區服務中心辦公樓,改造後將配備有:衛生服務院、計生、民政、調解、綜治、勞動保障、文體活動室及社區辦公等。現今,社區服務中心改造工程已順利完成並投入辦公使用,此項目不僅提高了社區服務中心的知曉度也增強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現社區居委會舊辦公樓已規劃建設為霞陽商貿綜合樓,總投資約1600萬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二至四層均為商場,建成後可以提供300-500個菜市場攤位。霞陽社區老人協會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老人協會管理,所出租的租金做為全村老人協會成員的福利分紅。社區投入的霞光外口公寓樓於2007年建成,建築面積約24000平方米,投入建設資金約2400萬元。一層面積按每平方米7000元出租50年收回建設成本,二樓至七樓的租金做為福利發放給村民,這幾年每位村民一年可以分到600元的福利分紅。
霞陽鄉村旅遊
霞陽,這個有着美麗名字的村莊在今天處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古榕樹下,瞿雲塑像旁,老翁在搖扇納涼,清閒自得;孩童在打鬧嬉戲,樂此不疲。一旁不算寬敞的村道上,人頭攢動,商販如織,好不熱鬧。村裡的老人說,也就是現在這條熱鬧的村道,幾經改建,見證了霞陽這個有着六百年歷史的華僑鄉村發生的巨變。「70年前,我們霞陽就全村通上了水泥路,即使是小巷也全都用紅磚鋪設。」在老人的講述中,古樸的鄉村美麗恬靜的面貌漸漸清晰。據了解,霞陽是一個古僑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二百多年前,即有鄉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旅居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的楊氏宗親還成立了植德堂公司,集資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霞陽小學、植福堂古厝、應元宮、新來路等建築都凝聚了旅居海外的霞陽鄉村的心血,霞陽村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海外鄉親的大力資助下,霞陽村即成為了附近第一個通上了水泥路的村莊,水泥路環繞了整個村子,長達5公里之多。老人說,村里大興土木時,國內的建材物資比較缺乏,水泥等物質都是從海外運送過來的,所以碼頭上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老人講述的這一情況,如今已定格在泛黃的黑白照片中。老人說,以前因為村子臨海可望日出、見朝霞、擁太陽,而得名「霞陽」,這也寄託着先祖對美好生活的向住。隨着經濟發展,村民在政府和海外鄉親們的協助下,又啟動了新一輪的新村建設,古僑村也展現新顏。一棟棟小洋房撥地而起,一條條村道被拓寬改造。作為全市首批新村建設的試點村,該村的道路已經進行了集中的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市政配套齊全的新村道路,新的道路也承載了村民新的希望、新的憧憬。
視頻
紀錄片《新陽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