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散文榆林采风散记(三)(许学琪)
作品欣赏
新锐散文榆林采风散记(三)
一路听凌代琼、袁明秀、阎刚老师他们吟诗唱曲,欢快无比。快到佳县,漫山遍野,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枣树。我给老师们介绍,佳县自古以枣富民、以枣闻名。这里的枣以能不能听得到黄河的浪声分为两种,听到黄河浪声的枣,品质上乘,是好枣;另一种是听不到黄河浪声的,枣的品质就要差一些了。张宝杰老师听了,马上就吟到:“榆林的枣有耳朵,能听得到黄河的浪声”,小许,你这就是诗啊。在平常的话语里能一下子品到诗意来,老爷子真不愧是国家一级作家啊!绥德晚宴上,老爷子即席吟诵,诗情万丈,得到了老师们热烈的掌声。
下了高速,大巴驶下一条窄窄的山沟。从左边望上去,山上便是佳县石城,最是易守难攻,号称“铁葭州”。我赶紧提醒老师们,马上就能看见黄河了,金志伟老师便在后面打趣,“黄河啊,你为什么这么黄?因为你没有长江长。长江啊,你为什么这么长?因为你没有黄河黄”。说笑间,大巴拐上沿黄公路,宽阔的黄河便出现了面前,波涛滚滚,一往无前。
沿黄河南行一小段,便来到白云山下。白云山,历经400余年时光,由大自然和人类合力打造的奇山,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早已在此的建军领着我们上山,大巴开到半山腰,在一个饭馆边的小广场停了下来。
因膝关节发炎严重,一路上右腿疼得实在是无处可放。瘸着下车,却再没有能力陪老师们登山了,我便说要帮厨师做饭,请老师们自行登山游玩罢,竟然有人信以为真。其实建军找了当地的同学,十来天前就将中午的饭菜定了,菜单都变了三回了。
膝盖越来越痛,腿都直了,不敢动。坐在饭馆里,一个人好无聊,只能刷刷手机。不一会,陈广伟老师带着老伴也下来,他有关节炎,最怕爬山,看到笔会通知有这山那山的,就赶紧问我,不是不爬山吗?今年五月在青州时,我们同住一个房间,他老向别人说起我在青州照顾他,扶他上山下坡。逢人说项,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坐了一会,我便到车上找药吃。找了药,来到山崖边,见石桌上放着一个水杯,仔细一看,却是鄢东良老师的,他和我坐在大巴前排,一路带着,估计是上山时忘记拿了。坐在崖上,看着山下滚滚黄河从历史的远处流来,又向无穷的未来流去。河的对面就是山西吕梁山。榆林沿黄的佳县、绥德、米脂几个县,深受山西的影响,喜听晋剧,爱吃陈醋,所操口音也归属于晋语系。
白云山是西北最大的道教胜地,它有五大奇观:古建风格奇特纯朴,雕塑艺术精美绝伦,壁画艺术形式多样,书画艺术异彩纷呈,道教音乐婉转优美,从各个侧面诠释了“道法自然”的秘密。它和对面山西的几个县联系很紧密,四月八庙会期间,常有山西的晋剧艺术名家登台献艺,晋陕四方群众蜂拥而至,祈福看戏,人潮似海。1947年,党中央转战陕北,曾在佳县的16个村庄住了99天。期间毛泽东主席曾与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两次登上白云山,赏古迹、揽名胜,尽领北国风光,感悟传统文化,题词“与时并进”。观赏晋剧时,有人请毛主席站到前面来,他推辞说,我个子高,站在前面会挡住老乡们的,留下了一代伟人与佳县群众共度重阳节的千古佳话。毛主席在佳县时,还给当时的县委留下了珍贵的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老师们问道名山,饱览胜境,听道音袅袅,品甘泉沥沥,体味历史,感喟不已。
过了两个多小时,便有老师们三三两两返回,看看时间不早,我便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请老师们下山,在停车的地方就餐。午餐很简单,只安排了一些地方小吃,但是佳县的“包头肉”、“炖土鸡”、“炒土鸡蛋”和“凉粉”, 都做的地道有特色,给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编大人对着“洋芋丸子”感叹到:丸子啊丸子,你长这样也好意思叫“丸子”?是啊,此丸子非彼丸子,在吃惯“四喜丸子”的客人眼里,它的名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作者简介
许学琪,男,陕西绥德人,陕西财专(现西安财经学院)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