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重點實驗室
新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託單位,成立於1996年,2001進入首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行列,成為新疆唯一的從事地理信息技術與應用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目錄
機構簡介
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員34人,其中研究員17人,副研究員12人,博士學位[1]占80%。40歲以下科研人員比例占47%。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地圖學與GIS專業的博(碩)士培養點,培養研究生14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7人,碩士研究生85人。
創新基地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瞄準國際乾旱區地學研究前沿,建設空間對地觀測、地面驗證及系統模擬為一體的綜合信息系統技術平台,開展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管理的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建設引領乾旱區遙感技術基礎理論與GIS綜合應用的創新基地,力爭成為特色鮮明、在乾旱區地學領域空間對地觀測研究方向有重要影響的國內一流實驗室。
圍繞國家和自治區戰略需求,重點關注乾旱區土地利用格局與氣候變化、荒漠定量遙感理論與創新、陸表過程模擬與預測、GIS系統研發與應用、航空攝影測量關鍵技術與推廣等遙感[2]和GIS前沿領域,開展原創性、基礎性研究和應用示範,發展乾旱區資源環境領域遙感與GIS技術理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引領我國乾旱區相關領域科技進步。
實驗室主任:陳曦 常務副主任:包安明 副主任:楊遼
實驗室簡介
新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成立於1996年,2002進入首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行列,成為新疆唯一的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
1. 遙感圖像處理與乾旱區共享數據平台
2. 乾旱區生態系統模擬與可視化
3. 土地覆被變化與全球響應
4. 中亞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
5. 水資源遙感評估與水文過程模擬
6. 遙感地面實證研究與試驗場建設
二、實驗室人員
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29名,其中研究員6人,副研、助研和支撐系統人員23人,平均年齡37歲;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共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20名;2008年在讀碩士研究生24名,在讀博士生19名。
三、主要研究成果、獲獎情況
自實驗室成立以來,承擔了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世界銀行、省部級重點項目、地方委託項目等八十餘項。多項研究成果已在中央和自治區政府的重大決策中得到應用。2001年以來,實驗室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2項。2008年實驗室共發表論文43篇,其中SCI收錄6篇,最高影響因子2.5;EI收錄9篇,國際會議ISTP收錄論文5篇。
四、實驗室儀器設備
軟件方面,實驗室擁有地理信息系統軟件ARC/INFO,圖形圖像處理系統ERDAS、ENVI、ERMAPPER等;硬件設備方面,目前實驗室擁有中-美聯合EOS/MODIS衛星地面接收站,深騰6800超級計算集群,美國產ASD光譜儀一台,BLS450大孔徑閃爍儀、波文比儀、葉綠素儀、冠層儀等一批野外遙感設備;同時擁有HP5000彩色繪圖儀一台,A0寬幅掃描儀、DELL服務器15台,DELL和蘋果圖形工作站10台,各類高性能計算機80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