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貝母
新疆貝母 |
中文名稱:新疆貝母 拉丁學名:Liliaceae 界綱:植物界、百合綱 科種:百合科(Liliaceae)、新疆貝母種 屬:貝母屬(Fritillaria) 分布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新疆貝母(學名:Liliaceae)是新疆的一大特產,系多年草本鱗莖植物。新疆貝母是一種與川貝,浙貝齊名的貴重中藥材。其中包括:伊犁貝母,費爾乾貝母,灘貝母等幾個品種,統稱為新疆貝母。除灘貝喜生於沙灘涯地外,其它三種貝母多生于山地草原及灌木叢下。伊貝主產於伊寧,霍城;費爾乾貝母新疆許多地方都有分布;輪葉貝母主產於塔城地區;灘貝母生產於霍城,察布查爾。
目錄
簡介
早在清代,新疆貝母便已開發利用。當時以北疆地區的昌吉.齊台縣為集散市場,通過古絲綢之路的北線,用駱駝運.馬馱,遠銷天津等口岸,通稱「古貝」。由於數量極少,價格昂貴。
過去,新疆貝母多為野生為了。為了適應國內醫療保健事業和出口外銷的需要,醫藥科研部門再五十年代末期即開始人工栽培實驗,並取得成功。今後貝母將繼續不斷地穩步增產。[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由之枚三角狀的鱗片組成,直徑1一1.5厘米,外被淡褐色膜質鞘;莖直立,基部具紫色斑點。
葉通常最下面的對生,先端不捲曲,中部至上部的對生或3一5輪生,從下向上由線形至披針形,長5.5一10厘米,寬2一9毫米,先端稍捲曲或成鈎狀。花單生或數朵頂生,一般為野生,鍾狀,外面淡白綠色,裡面深紫色而有黃色小方格及淡白色星點,具3枚先端強烈捲曲的葉狀苞片;
花被片6,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先端鈍,外花被片長3.5-4.5厘米,寬1.2一1.4厘米,比內花被片稍狹而長;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幾乎成直角;雄蕊6,短於花被,基部膨大,花葯長圓形;花柱長於或與雄蕊等長,柱頭3裂。葫果圓柱形,長1.8一3厘米,具6棱;種子多數,褐色。[1]
生長環境
分布區位於溫帶西部山地草原區和荒漠區的山地草原帶。年平均溫1.9℃,1月平均溫一11.1℃,7月平均溫14.3℃;年降水量500一600毫米。土壤為山地栗鈣土或黑鈣土,排水良好,以持水量25%左右為最佳。新疆貝母為喜陰好涼的中生植物,不耐嚴寒,喜散射光。
在山區往往和箭葉唐松草、草原老鸛草、細葉鳶尾、短柄草、新疆黨參、糙蘇、全葉青蘭和木賊麻黃Ehedra equisetina Bunge等植物混生。
當地面平均溫達5℃左右時,地下鱗莖即開始返青出土,4月中旬抽莖,5月中旬開花,6月中旬果實成熟,平均生長期約90天。當年種子成熟後進人休眠期,翌年春萌發,第一年長出1枚披針形葉,鱗莖小如綠豆狀、第二年再生出1枚葉或葉增大,第三、四年開始抽莖,生葉4-6,鱗莖直徑達1厘米。[2]
分布範圍
範圍
分布於新疆阿勒泰。吉木乃、塔城、額敏、托里、溫泉、霍城、伊犁、特克斯、阿克蘇、昭蘇、鞏乃斯、巴音布、魯克、拜城、瑪納斯。和靜、烏魯木齊、奇台及巴里坤等地。蘇聯中也有分布。
現狀
漸危種。新疆貝母分布於新疆天山和阿爾泰山。由於過度採挖作藥用,分布面積和蘊藏量逐漸縮減,為不使其滅絕,應積極採取保護措施。
價值
新疆貝母是新疆的一大特產,系百合科貝母屬,地下鱗人藥,系多年草本鱗莖植物,高20-40厘米。
其鱗莖是繁殖和人藥的主要部分。地下鱗莖二片廣卵形,莖直立單一、光滑。植株葉子對生或輪生,沒有葉柄,下部葉略有不同,系廣橢圓形,上部葉橢圓形或披針形。花形似小銅鈴倒掛於頂端,一般為單生花2~5朵,分為紅色和淡黃色,有紅褐色斑點,絢麗多彩。蒴果長圓形,有六個寬翅,結有許多種子,每到5-6月,花期正旺,是採挖時期。
新疆的貝母主要有:伊犁貝母、新疆貝母、灘貝母、阿勒泰貝母和輪葉貝母,主要產在伊犁地區、阿勒泰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
新疆貝母是一種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常用藥,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呈扁球形,表面類白色,光滑。外層鱗葉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緊靠。
頂端平展而開裂,基部圓鈍,內有較大的鱗片及殘莖、心芽各1枚,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