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置夜郎县。后历经多次改名,1956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晃旧称晃州、晃县。全县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9镇2乡。总人口27万,有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7%。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温和湿润;春季气候多变,寒潮侵袭频繁;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宜农、宜林、宜牧、宜渔。
新晃傩戏“咚咚推”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县城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华诗词之乡”之美誉。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0%,饮用水质、空气质量排全省前列,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入列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县。[1]
目录
建制沿革
新晃侗族自治县,在过去又称晃县、晃州。何以晃为名?据清道光《晃州厅志》说:“晃州直隶厅公署,……后枕晃山,前临舞水。”指的是以晃山得名。但查考厅治(今老晃城)附近现今山名,均无晃山之称。清光绪《湖南通志》说:“晃山在厅西。山在沅州西九十里。卢阳县有晃山。”晃州厅距沅州陆路一百二十里,说是厅西,又只距九十里,皆误。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说:“晃山,在厅东三十里。”是说较前准确。一是今麻阳、芷江交界地有西晃山。清同治《沅州府志》说:“晃山在北六十里。《元丰九域志》卢阳县有晃山是也。”二是要考证晃山的名由,还须考证古晃州的治地,即清代晃州厅治地不一定是古晃州的治地。清光绪《湖南通志》和解放后出版的《湖南省志·地理志》,都说古晃州治凉伞。而古凉伞是否又是今凉伞所在地,尚存疑。《湖南通志》说:“晃州,……意其地必深阻僻远,今晃州厅为唐清溪县治,则唐晃州治疑在今凉伞汛。……《芷江县志》,便水绕凉伞寨有夜郎故县。穷谷生阴,滩流绝处,怪石嵖岈,相距舟舿不得下,松杉冥郁,草荒路失,暾暾日出,不见人行。所称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由此看来,古晃州治地疑在今县治东边方位,离便水不远,即古籍所说沅州西一百里地带。这样,离现今的西晃山也就近了。这个问题不家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史记最早出现晃州的记载,是《旧唐书》,黔州都督府,武德年间所领五十个羁縻州之一有晃州,并指明“寄治山谷”。羁縻政策,始于唐代,是封建中央集权对边疆地区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通过羁縻府、州、县,把各民族首领任命为都督、刺史等官,可以世袭,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得知唐代的晃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到宋、元以后,羁縻晃州不定直存在。《宋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晃州首领田汉权将本州管理砂井的夷人粟忠获古晃州印一枚,献给宋王朝,被封为晃州刺史。这是曾经脱离中央封建王朝统治的晃州“蛮酋”,慑于宋朝的威力,愿以臣服的一种表现。
经考古发现,在新晃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掘出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20多件。境内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大批古动物化石,还有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古代铜鼓,证明县地在距今5万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历史记载,县地建置前,夏、商、周时,新晃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西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东汉属武陵郡辰阳县,三国属荆州武陵郡舞阳县,晋至南朝宋时因之,南朝齐时仍属武陵郡舞阳县,南朝梁时属南阳郡龙标县,隋时属沅陵郡龙标县。
在唐代,县地开始州县建置。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置夜郎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县置渭溪县,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长安四年(704),改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改舞州为鹤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又改鹤州为业州,置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梓姜三县。唐时,另置晃州羁縻州,县地部分属晃州羁縻州,为黔州都督府所辖。唐末至五代时。藩镇割据,县地大户田汉权据得奖州,改奖州为晃州。
宋淳化二年(991),田氏归顺宋朝(仍为羁縻)。熙宁七年(1074),章敦以武力收复溪峒黔、古、显、叙、峡、中胜、富、嬴、绣、允、云、洽、晃、波、奖、峨、宜十七州,置沅州,以唐潭阳象限置卢阳县,县地属沅州卢阳县,。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县地复置夜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沅州安抚司,翌年改为沅州路,县地随卢阳县属之。
明时,县地属沅州,置晃州驿、晃州巡检司。
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凉伞坪添驻通判一员。乾隆三年裁晃州驿设凉山巡检司。嘉庆22年,清朝廷派湖南巡抚巴、贵州巡抚文合同勘察,从芷江县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属辰沅道.
民国2年(1913年)废厅置晃县。
1949年11月7日晃县解放,11月10日成立晃县人民政府,属会同专区。
1952年8月,撤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晃县属芷江专区;同年12月改芷江专区为黔阳专区,晃县属黔阳专区。
1956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1981年7月改黔阳专区为怀化行政公署,新晃县属怀化行政公署。
1998年5月怀化撤地设市,新晃县随属怀化市至今。[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晃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47'13"──109°26'45",北纬27°4'16"──27°29'58"之间,东西长52.5公里,南北宽42.3公里,土地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新晃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沅水支流𣲘水的中游,东连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玉屏县及万山区毗邻。
地形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雪峰山脉以西,武陵山脉以南。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多种地貌俱全,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4.11%。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溪谷纵横,地势东南、西南、北部三面高,东北低。主要山峰有天雷山、庵堂界、美岩坡、高佬坡、凸龙山、岑转坡、战北坡等,最高点为东南部的天雷山,海拔1136.3米,最低点为波洲镇江口村,海拔287.7米,相对高差848.6米。
水文环境
境内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水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508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溪、河269条,呈叶脉状分布。一级河道仅有舞水1条;二级溪流有龙溪、平溪、西溪、中和溪、楠木溪等39条,总长590.9千米;三级溪流147条,总长310.25千米;四级溪流67条,总长137.95千米;五级溪流16条,总长10.4千米。河流总长度1084千米,河网密度0.7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44.59亿立方米(其中客水径流量35.95亿立方米,境内径流量8.6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舞水(原名舞阳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鱼市镇、晃州镇、波州镇,长24.5千米,流域面积3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1.5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西溪、平溪、龙溪等。
气候环境
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温和湿润;春季气候多变,寒潮侵袭频繁;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宜农、宜林、宜牧、宜渔。[3]
自然资源
林业资源
新晃县有林地150万亩,木材积蓄量185万立方米,用材林以杉、松为主,还有榟木、檀木、楠竹等。
矿产资源
新晃县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20余种,有铁、铜、铅、锌、金、汞、硒、碲、镉、重晶石、磷、钒、硅酸盐钾、水晶、石煤、石灰岩、饰面石材、砖瓦粘土、建筑用砂以及温泉等,其中仅重晶石矿和磷矿,酒店塘汞矿、马王铜铅锌矿的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
新晃县共发现矿产地2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贡溪重晶石矿),大型矿床1个(硅酸盐钾矿床),中型矿床1个(酒店塘汞矿床,因矿产资源枯竭已关闭),其余均为小型矿床、矿(化)点。有一定规模和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汞矿、磷矿、硅酸盐钾矿、石灰岩、砖瓦粘土、铜铅锌矿、金矿。
区域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7.1万人(常住人口24.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1万人,城镇化率26.47%。另有流动人口5.4万人,其中流入1703人。总人口中,男性14.63万人,占54.08%;女性12.42万人,占45.92%;14岁以下4.36万人,占16.12%;15-64岁19.96万人,占72.65%;65岁以上3.04万人,占11.23%。总人口中,以侗族为主,达21.68万人,占80.13%;有汉族、苗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黎族、壮族、布依族、满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佤族水族、土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等25个民族,人口5.38万人,占总人口的19.87%。超过千人的有汉族3.56万人,占总人口的13.15%;苗族1.73万人,占总人口6.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5.34‰,人口死亡率6.81‰,人口自燃增长率8.53‰。
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2590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538人,农业人口217478人,年内出生人口3086人,人口出生率为11.9‰,年内死亡人口4449人,死亡率17.15‰,人口计划生育率94.12%。[4]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577015万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52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65463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233900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82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9.4:36.6调整为13.5:46:40.5。
201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57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8383万元,增长2.93%;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2967万元,增长45.0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355万元,增长6.31%。在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0119万元,增长20.14%;非税收入完成9264万元,下降21.50%。全年财政总支出285660万元,增长3.1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2217万元,增长2.4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975万元,教育支出3656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48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501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481万元。
第一产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9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445万元,增长3.0%。其中,农业总产值53002万元,增长0.61%,实现增加值31952.6万元,增长0.61%;林业总产值5798万元,增长3.65%,实现增加值4858.9万元,增长3.65%;牧业总产值96314.3万元,增长4.24%,实现增加值38988万元,增长4.24%;渔业总产值2585.7万元,增长2.8%,实现增加值1852.6万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220万元,增长8.0%,实现增加值792.9万元,增长8.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1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2.22万亩。粮食总产量82353吨,比上年增长2.93%,其中谷物73627吨,增长2.88%,薯类8486吨,增长3.15%,豆类240吨,增长12.15%。油料播种面积5.87万亩,油类总产4379吨,增长0.64%,其中油菜籽4313吨,增长0.14%。经济作物中,烟叶种植面积0.39万亩,烟叶总产490吨,下降12.34%,其中烤烟490吨。水果总产8682吨,增长0.4%,其中柑橘类5249吨,增长0.23%;果用瓜1553吨,增长0.58%;其他水果1448吨。蔬菜种植面积4.92万亩,蔬菜54575吨。
全年出栏生猪21.18万头,增长2.92%;出栏牛5.86万头,增长0.51%;出栏羊4.25万只,增长3.91%;出笼家禽99.55万羽,增长0.87%;肉类总产量24809吨;水产品产量1792吨,增长2.81%。
全年共投入财政涉农资金29044.13万元,其中整合中央财政资金14507.98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308.88万元、整合县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1227.27万元。社会扶贫成效显著,各类社会资源助力新晃脱贫攻坚,累计物资和资金达4390.96万元。全年实施扶贫项目671个,实现25个贫困村退出,新增脱贫人口8007人。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46318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9.1%,重工业增长6.3%。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33户。
在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全年发电量7650.22万千瓦小时;水泥33.76万吨,增长79.1%;牛肉休闲食品2406吨,增长16.8%;植物油8568吨,增长17.2%;复合肥17.65万吨,增长3.3%;铁合金6.1万吨,增长16.4%;机制纸及纸板3.92万吨,增长19.6%;生产蓄电池13.2万只,增长25.7%。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21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45545万元。全年投资开工项目110个,竣工项目90个,施工房屋面积74.4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71.1万平方米。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1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4842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7万平方米。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714万元,同比增长10.3%。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1364.21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2885万人公里,下降10.6%;发送旅客442.3万人,下降23.8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4614.21万元。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收2374.21万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224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1953户,移动电话用户133122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5592户。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73277.1万元,增长11.2%。从地域看,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659.5万元,增长11.14%;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617.6万元,增长1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8860.8万元,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416.3万元,增长11.7%。[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4项,争取资金80万元,申报专利152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
教育事业
县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1025人,教职工83人。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3149人,有教职员工301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独立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在校学生7956人,有教职员工48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人。完全小学18所,在校学生18237人,有教职工840人,其中专任教师803人。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数6655人,有教职工347人,有专任教师1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01%,初中入学率98.2%,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09%,高考录取率95.04%。
建制沿革
新晃侗族自治县,在过去又称晃县、晃州。何以晃为名?据清道光《晃州厅志》说:“晃州直隶厅公署,……后枕晃山,前临舞水。”指的是以晃山得名。但查考厅治(今老晃城)附近现今山名,均无晃山之称。清光绪《湖南通志》说:“晃山在厅西。山在沅州西九十里。卢阳县有晃山。”晃州厅距沅州陆路一百二十里,说是厅西,又只距九十里,皆误。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说:“晃山,在厅东三十里。”是说较前准确。一是今麻阳、芷江交界地有西晃山。清同治《沅州府志》说:“晃山在北六十里。《元丰九域志》卢阳县有晃山是也。”二是要考证晃山的名由,还须考证古晃州的治地,即清代晃州厅治地不一定是古晃州的治地。清光绪《湖南通志》和解放后出版的《湖南省志·地理志》,都说古晃州治凉伞。而古凉伞是否又是今凉伞所在地,尚存疑。《湖南通志》说:“晃州,……意其地必深阻僻远,今晃州厅为唐清溪县治,则唐晃州治疑在今凉伞汛。……《芷江县志》,便水绕凉伞寨有夜郎故县。穷谷生阴,滩流绝处,怪石嵖岈,相距舟舿不得下,松杉冥郁,草荒路失,暾暾日出,不见人行。所称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由此看来,古晃州治地疑在今县治东边方位,离便水不远,即古籍所说沅州西一百里地带。这样,离现今的西晃山也就近了。这个问题不家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史记最早出现晃州的记载,是《旧唐书》,黔州都督府,武德年间所领五十个羁縻州之一有晃州,并指明“寄治山谷”。羁縻政策,始于唐代,是封建中央集权对边疆地区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通过羁縻府、州、县,把各民族首领任命为都督、刺史等官,可以世袭,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得知唐代的晃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到宋、元以后,羁縻晃州不定直存在。《宋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晃州首领田汉权将本州管理砂井的夷人粟忠获古晃州印一枚,献给宋王朝,被封为晃州刺史。这是曾经脱离中央封建王朝统治的晃州“蛮酋”,慑于宋朝的威力,愿以臣服的一种表现。
经考古发现,在新晃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掘出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20多件。境内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大批古动物化石,还有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古代铜鼓,证明县地在距今5万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历史记载,县地建置前,夏、商、周时,新晃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西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东汉属武陵郡辰阳县,三国属荆州武陵郡舞阳县,晋至南朝宋时因之,南朝齐时仍属武陵郡舞阳县,南朝梁时属南阳郡龙标县,隋时属沅陵郡龙标县。
在唐代,县地开始州县建置。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置夜郎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县置渭溪县,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长安四年(704),改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改舞州为鹤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又改鹤州为业州,置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梓姜三县。唐时,另置晃州羁縻州,县地部分属晃州羁縻州,为黔州都督府所辖。唐末至五代时。藩镇割据,县地大户田汉权据得奖州,改奖州为晃州。
宋淳化二年(991),田氏归顺宋朝(仍为羁縻)。熙宁七年(1074),章敦以武力收复溪峒黔、古、显、叙、峡、中胜、富、嬴、绣、允、云、洽、晃、波、奖、峨、宜十七州,置沅州,以唐潭阳象限置卢阳县,县地属沅州卢阳县,。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县地复置夜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沅州安抚司,翌年改为沅州路,县地随卢阳县属之。
明时,县地属沅州,置晃州驿、晃州巡检司。
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凉伞坪添驻通判一员。乾隆三年裁晃州驿设凉山巡检司。嘉庆22年,清朝廷派湖南巡抚巴、贵州巡抚文合同勘察,从芷江县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属辰沅道.
民国2年(1913年)废厅置晃县。
1949年11月7日晃县解放,11月10日成立晃县人民政府,属会同专 1952年8月,撤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晃县属芷江专区;同年12月改芷江专区为黔阳专区,晃县属黔阳专区。
1956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1981年7月改黔阳专区为怀化行政公署,新晃县属怀化行政公署。
1998年5月怀化撤地设市,新晃县随属怀化市至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