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政

來自 知乎網 的圖片


新政,是指對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進行革新的運動。 比較著名的例子如: 中國清朝末年的清末新政、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這些新政均對當時以及其後的社會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1] 羅斯福新政,是美國F.D.羅斯福政府於1933年3月~1939年間,為克服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932年7月2日,羅斯福在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演說中,第一次使用這個名詞。 一般說,新政目的在於: 在保存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挽救資本主義制度,防止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它大體具有3個方面: ①恢復陷入大蕭條的經濟;②救濟大規模失業者和貧民;③限制壟斷資本的某些弊端。 為實現這些目標,羅斯福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 新政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 第一階段着重調整與恢復,第二階段着重改革,救濟則貫徹始終。

目錄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為1932~1935年。 為挽救和重建瀕於崩潰的金融貨幣體系,羅斯福於1933年3月6日暫時關閉全國銀行。三天後,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委託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紙幣以解救貨幣荒,授權復興金融公司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給全國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授權財政部整頓和資助銀行,並禁止儲存和輸出黃金。 5月27日,國會通過聯邦證券法。根據此法和1934年6月6日的證券交易法,政府對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實行管理。 6月16日,通過《格拉斯-斯蒂高爾銀行法》,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防止銀行用儲蓄者資金投機。還規定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小額存款實行保險。 1933年4月,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鼓勵出口和減輕債務人負擔。 為恢復工、農、商諸業,1933年5月12日,通過《農業調整法》,授權農業調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貼,鼓勵農民縮減耕地面積、銷毀大量農產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農產品產量和牲畜飼養頭數,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力。其結果,1936年農業總收入較1932年增長50%。 6月16日,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規定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指導勞資雙方訂立本行業的公平競爭法則,對各該行業產品的產量和價格作出規定,希圖實行某種程度的計劃經濟,但由於大企業的操縱,收效不大。該法第7條第1款規定,勞工有同企業主簽訂集體合同的權利,並有關於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 為緊急救濟大批失業者和貧民,1933~1934年期間,先後建立平民自然資源保護隊、聯邦緊急救濟署、房主貸款公司、聯邦住房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國民工程管理局,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和起碼的救濟。 1933年5月18日,通過建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興辦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從事防洪、發展航運、保護環境、生產化肥和提供廉價電力等。 新政給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帶來很大影響,資產階級的近期利益受到一些限制和損害,反新政活動時起時伏。1934年,經濟危機最險惡階段剛剛過去,壟斷資產階級中絕大多數人就不願政府繼續進行干預。 另一方面,由於第一次新政主要有利於大企業家和大農場主,廣大中、小企業和農場、失業工人、佃農、分成制農民、僱農、貧民和一般知識分子的處境改善不大,有的還更形惡化。 於是,他們一面將新政派選進國會,一面在美國共產黨的影響下展開聲勢浩大的鬥爭,要求加強改革。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為1935~1939年。 為應付這種局勢,羅斯福政府從1935年1月起,提出加速改革步伐,逐步採取一些有利於工農群眾和貧民、並適當限制壟斷資本的措施。 先後成立工程振興局、全國青年管理處,以解決失業問題。 並制訂《社會保障法》,規定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幫助無力養活自己的人,此法在1939年修訂後,將美國推上「福利國家」的道路。 為對壟斷資本進行管理和略加節制,1935年8月23日,通過新銀行法,建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管理各儲備銀行的貼現率、利息、兌換率、儲備金額以及公開市場活動。 8月28日的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對那些公用事業帝國判處「死刑」,對其他控股公司進行管理。 8月30日的財產稅法,使財產稅增到70%的最高限度;公司所得稅則以累進制代替單一制。有產階級稱此稅為「敲詐富人」稅。 為加強勞工地位,7月5日,總統簽署《全國勞工關係法》,宣布公司工會為非法,進一步保證工會通過自選代表與資方集體談判的權利。 由於新政這種改良辦法並不能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加之1936年經濟形勢顯著好轉後,羅斯福政府緊縮信貸,大力削減聯邦政府開支以平衡預算。1937年秋末起,又出現來勢兇猛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政府不得已於1938年夏初起重新放鬆信貸,擴大聯邦政府開支。1938年秋末起,經濟又開始回升。 羅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 1938年2月16日,通過第二個農業調整法,以代替被判違憲的第一個《農業調整法》。 到1939年,國際局勢緊張,國家重點轉向擴軍備戰。而羅斯福的注意力,也日益集中於國際事務。至此,新政告一段落。

評價

新政雖然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它繼承和發揚了美國19世紀末年以來的改良傳統,又吸收了當時一些資產階級學者改良意見,通過加強國家干預經濟,實行大規模赤字開支為主的辦法,基本克服了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挽救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換言之,新政大大加速了美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 而在這個過程中,它在廣大人民群眾鬥爭面前,局部改進生產關係,稍稍限制壟斷資本某些極端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廣大群眾政治經濟處境,並緩和了階級鬥爭。 所以,雖然它沒有消滅資本主義固有矛盾,還醞釀着新型的、更難應付的滯脹危機,卻為此後美國的社會經濟體制打下了基礎。

參考書目

Samuel Rosenman, ed., The Public Papers of Franklin D.Roosevelt,Vol1~8, MacMillan Co.,New York,1938~1950. Arthur M. Schlesinger,Jr.,The Age of Roosevelt,3vols,Houghton Mifflin Co.,Boston,1957~1960. William E.Leachtenbarg, Franklin D.Roosevelt and the New Deal, 1932~1940, Happerand Row,NewYork,1963.

其他詞解

新政(新政鎮),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新縣城所在地,因為是朱德總司令和張思德英雄的故鄉,故又名雙德縣。 2005年9月,縣城城址由金城鎮遷至新政鎮。 詳細情況請參見詞條儀隴縣。

參考來源

  1. [1],知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