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鍾家古厝
新化鍾家古厝建造於1885年左右,具有臺灣農村聚落紅瓦厝之建築特色。1895年10月21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進駐此處,建築之後作為警察局休憩所,為新化首處治安機關,也曾提供糖業試驗場使用。是台南市新化區的一棟傳統閩式磚木混造三合院建築,1935年12月,鍾家古厝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被指定本處為御遺跡地,成為大目降御舍營所。戰後則由新化鎮公所接收,作為職員宿舍。[1][2]
目錄
產權問題
- 在台南縣市合併前,新化鎮公所曾將此建築申請登錄文化資產,但因產權涉及鍾家古厝前的觀音亭而擱置[3],至2013年才登錄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其正廳後牆倒塌。
文化資產簡介
鍾家
- 起造者鍾鏡清為新化地方望族,曾獲清廷頒授「五品軍功」,也曾自設義塾。其養子鍾天德曾出任大目降區長,並創立大目降輕軌會社[1]。1915年發生噍吧哖事件時,鍾天德偕同梁道醫師向大目降農業試驗場金子昌太郎技師尋求協助,以減少涉案人數[4]。
- 清光緒8年(1882)鍾天德原出生於茄拔,生父鍾盤,12歲時過繼大目降為鍾鏡清養子,鍾家古厝約建於此段期間。光緒16年(1890)鍾鏡清曾獲清廷頒授「五品軍功」,還自設義塾教化鄉民,提供清寒子弟免費就讀。大正元年(1912)鍾天德出任大目降區長,任內修築新化往那拔林、左鎮及玉井山區道路,並創辦「大目降輕軌會社」。大正4年(1915)噍吧哖事件時,鍾天德區長偕同梁道醫師求助大目降農業試驗場金子昌太郎技師,終保住新化上千條人命。
北白川宮能久
- 1895年5月底,北白川宮能久率領近衛師團於從澳底登陸台灣,一路從基隆南下。
- 明治28年(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駐鍾家古厝後,被充當為警察局休憩所,為新化首處治安機關,也曾提供糖業試驗場使用。昭和10年(1935)12月5日當時的臺灣總督中川健藏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本處為御遺跡。至戰後,則交給新化鎮公所接收保管。
- 據日方記載,其於10月18日抵達後壁莊安溪寮時,身體開始感到不適。10月21日時,體溫已達39.5度,約在當日下午四點半時抵達大目降並入住新化鍾家古厝正廳右側的前室,隔日早上前往台南。後來於10月28日病逝於台南的吳汝祥宅(現址為臺南市美術館)。
- 民國99年(2010)年4月30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玄孫竹田恆泰曾蒞臨參觀,亦曾有兩位日本學者前來探尋。[5][6]
- 北白川宮能久用過的寢具後來另外存放在鍾家親戚鍾登元的家中,1935年,由在Template:Link-jp新化支會購入,放置在大目降御舍營所。[6]
參考文獻
- ↑ 1.0 1.1 新化鍾家古厝. 國家文化資產網.
- ↑ 新化鍾家古厝搶修 鄰宅貼告示防誤闖,自由時報,2013-05-17
- ↑ 鍾家古厝保存 成立專案小組評估. 自由時報. 2012-08-25.
- ↑ 關於事件. 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0).
- ↑ 1895年10月28日,征臺戰役主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病逝臺南.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10-28.
- ↑ 6.0 6.1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 193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