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 - 形容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
斗室
拼音
dǒu shì
注音
ㄉㄡˇ ㄕㄧˋ
基本解释
[a small room;room as small as a matchbox] 形容极小的屋子。
不过我们也并非满足于现状,是身处斗室之中,神驰宇宙之外。--鲁迅《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引证解释
指狭小的房间。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迹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缉之,名曰《玉照新志》。"
元 卢琦 《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即景赋诗奉简古道了堂二师诗》:"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
《明史·儒林传二·邓以赞》:"父闵其勤学,尝扃之斗室。"
清 余集 《<聊斋志异>序》:"﹝余﹞把卷坐斗室中,青灯睒睒,已不待展读,而阴森之气,逼人毛发。"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臧克家 《老舍永在》:"宿舍比较挤,我住在'出版总署'的一间斗室里。"
历史故事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