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斑鳩薊

葵花大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葵花大薊Cirsium souliei(Franch.) Mattf.的全草。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癰腫瘡毒。

  • 中文學名葵花大薊
  • 別 稱聚頭薊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薊屬
  • 種葵花大薊
  • 分布區域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 量內服:煎湯,3-9g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涼。

歸經

歸心、肺、胃經。

功效

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主治

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目錄

形態特

葵花大薊,又名聚頭薊。多年生鋪散草本。主根粗壯,直伸,生多數鬚根。莖基粗厚,無主莖,頂生多數或少數頭狀花序,外圍以多數密集排列的蓮座狀葉叢。全部葉基生,蓮座狀,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淺裂、半裂、深裂至幾全裂,長8-21厘米,寬2-6厘米,有長1.5-4厘米的葉柄,兩面同色,綠色,下面色淡,沿脈有多細胞長節毛;側裂片7-11對,中部側裂片較大,向上向下的側裂片漸小,有時基部側裂片為針刺狀,除基部側裂片為針刺狀的以外,全部側片卵狀披針形、偏斜卵狀披針形、半橢圓形或寬三角形,邊緣有針刺或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齒而齒頂有針刺,全部針刺長2-5毫米。花序梗上的葉小,苞葉狀,邊緣針刺或淺刺齒裂。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集生於莖基頂端的蓮座狀葉叢中,花序梗極短(長5-8毫米)或幾無花序梗。總苞寬鍾狀,無毛。總苞片3-5層,鑷合狀排列,或至少不呈明顯的覆瓦狀排列,近等長,中外層長三角狀披針形或鑽狀披針形,包括頂端針刺長1.8-2.3厘米,不包括邊緣針刺寬1-2毫米;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長達2.5厘米,頂端漸尖成長達5毫米的針刺或膜質漸尖而無針刺,全部苞片邊緣有針刺,針刺斜升或貼伏,長2-3毫米,或最內層邊緣有刺痕而不形成明顯的針刺。小花紫紅色,花冠長2.1厘米,檐部長8毫米,不等5淺裂,細管部長1.3厘米。瘦果淺黑色,長橢圓狀倒圓錐形,稍壓扁,長5毫米,寬2毫米,頂端截形。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或稍帶淺褐色;冠毛剛毛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向頂端漸細,長羽毛狀,長達2厘米。花果期7-9月。[1]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涼血,散瘀消腫。主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宮出血瘡癰。」

附註

本種為藏藥標準(1979)收載「葵花大薊」的基源植物,藥用其乾燥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瘡癤、癰疽等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