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佛教语。般若(bō rě),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不是凭聪明得来的,是悟道之后的自然流露。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1]
目录
原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有的大和尚,没读过几天书,字也不认识几个,悟道以后,诗好、文好,出口成章,令人不可想像。
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要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
读过书的人,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了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而有的人出语成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天赋,有文字般若。《金刚经》在中国很受欢迎,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参考文献
- ↑ 五种般若是一起开的吗?文字般若难开吗?搜狗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