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驢(張光茫)
作品欣賞
文人與驢
自古以來,愛馬的人極多,而喜歡驢的人甚少。驢沒有馬秀氣,不如騾子剽悍,也沒有被當做寵物的運氣,但就是這個不幸的動物,卻和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文人和驢聯繫在一起,最早見於南朝宋劉慶義《世說新語》。「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詩人王粲,非常愛驢,並且喜歡聽驢叫。他死後,魏文帝曹丕與文人同去弔喪,竟每人學一聲驢叫來對他表示悼念。
而西晉文學家孫楚不僅喜歡聽驢叫,還喜歡學驢叫,也是《世說新語·傷逝》記載的,孫楚恃才傲物,看不起世人,惟獨尊重王武子,王武子死後,他去弔喪,哭過之後,對着靈床說:「你平時喜歡聽我學驢叫,現在再為你學兩聲吧。」
驢在魏晉以後,一度成為文人們的愛物,可是到了唐朝,卻被潑了一盆冷水,潑冷水的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他在《黔之驢》里,以一頭驢被一隻老虎吃掉的故事,寓意深刻地表明了這樣一個觀點: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當然,也有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個寓言,認為《黔之驢》寫的是中國文人的悲劇,它的寓意在於告誡文人不要「出技以怒強」,而應鋒芒內斂,謹慎處世,以求全身遠禍。
文人特別喜歡騎驢。據說李白失意時曾騎驢游華山,縣宰認不得他,他也不報姓名,只說:「曾用龍巾拭唾,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道上不許騎驢?」與李白不一樣,杜甫騎驢,就顯得沉鬱悲壯多了。「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杜甫懷着「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到長安求仕,卻遭遇坎坷,不僅入仕無門,連基本生活也毫無保障。長安的大街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一派喧鬧繁華的皇都景象,而胸懷遠大理想,身負絕世才華的詩人,卻騎着驢,從早到晚到處遊蕩,乞討生活。而且,這驢一騎就是十二年,詩人在驢背上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在對困頓生活的陳述中,寄寓着無窮的辛酸和感慨。
作者簡介
張光茫,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