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
整 |
整,漢語漢字,讀作zhěng,其本意為:打、弄、干、處理,有時做"開始"講,屬於萬能動詞,諸如:"開整",意思是"開始";"整死你",意思是"打死你"。
"整的不賴"意思"幹得不錯"。
吃飯時說:"來整個雞腿吧"意思是"來吃個雞腿吧",整,有時候的意思是'來點',例如:整瓶酒。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整
外文名稱; complete full whole
拼音; zhěng
注音; ㄓㄥˇ
部外筆畫; 12
筆畫; 16
部首; 攵
字源演變; zhěng 章紐、耕部;章紐、靜韻、之郢切。
會意兼形聲字。春秋金文作從敕從正,正亦聲。形旁敕為從攴束聲的形聲字(詳下"敕"字條),《說文》本義為"誡",即訓誡、誡飭以正,表示整字的本義與訓正有關;形旁兼聲旁正亦形聲字,本義是征伐,引申有持正、規範義,表示整的本義與持正相關且表音,整與正聲韻並同。
正即整之古字,古初即以正為整。《管子·弟子職》"左手正櫛",清王筠讀為整。故書中尚有類似之以正為"政"、"佂"、"定"、"征"等例,戰國古文字亦有以正為"政"、"征"例,後皆為造專字。整字初見於春秋,正上的一橫乃飾筆。
《說文》整理作"從攴從束從正,正亦聲",即所謂"多形的形聲字"並不確,其實整字是在形聲字敕上增加意符兼音符而成。隸變時,形旁敕或作ࡠ,可以視作音近(之韻與職韻)偏旁的更替(敕與ࡠ是假借關係,詳"敕"字條);作可視作ࡠ的變體;作,則是形義皆近偏旁攴與殳的更替。楷書作整,主要是小篆的筆勢變化。或簡作,俗體。 《說文》本義是整飭、規整。蔡侯盤:"䄢(齋,敬)□整(嚴肅)。"漢逢盛碑:"整齊珪角。"引申指整頓、整修。 《詩·大雅·常武》:"整我六師。"晉公傴:"整(乂,治理)爾㝐(容)。"人名用字,漢印有楊整,漢碑有魏整等。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俗整字。詳攴部整字注。
詳細釋義
基本解釋 1. 有秩序,不亂:~齊。~潔。~然有序。工~。
2. 治理:~治。~改。~編。~飭(a.使有條理,整頓;b.整齊,有條理)。~裝待發。~備。~理。
3. 修理,修飾:~形。~舊如新。
4. 完全無缺,沒有零頭:~體。完~。
5. 使人吃苦頭:~人。
6. 搞,弄,處理:咋~的?
漢語字典
[①][zhěng]
[《廣韻》之郢切,上靜,章。]
亦作"愸1"。
(1)整齊,嚴整。
(2)端方;端莊;嚴肅。
(3)整個,全部在內。
(4)整理;整治。
(5)使人為難,使人吃苦頭;打擊。
(6)修理。
(7)副詞。正在。
音韻匯集
[廣 韻]:之郢切,上40靜,zhěng,梗開三上清章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唐 音]:ji??ng
[國 語]:zhěng
[粵 語]:zing2
[閩南語]:cheng2
[贛 語]:zhəng3 dhəng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