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十一世
真福教宗本篤十一世(拉丁語:Beatus Benedictus PP. XI;1240年-1304年7月7日)原名博卡肖的尼各老(Niccolò di Boccasio),1303年10月22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10月27日即位至1304年7月7日為止。[1]
真福 教宗 本篤十一世 Beatus Benedictus PP. XI | |
---|---|
羅馬主教 | |
| |
當選 | 1303年10月22日 |
就任 | 1303年10月27日 |
卸任 | 1304年7月7日(在位0年254天) |
前任 | 教宗博義八世 |
繼任 | 教宗克勉五世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Niccolò di Boccasio |
出生 |
1240年 意大利特雷維索 |
逝世 |
1304年7月7日 意大利佩魯賈 |
牧徽 | 本篤十一世Beatus Benedictus PP. XI's coat of arms |
參見其他以本篤為名的教宗 |
目錄
生平簡史
宣福
他於1736年獲列真福品。
生平事跡
一、真福本篤十一世教宗的譯名
真福本篤十一世(Bl.Benedict XI)教宗,又譯真福本尼狄克十一世、真福本尼迪克特十一世等。
二、真福本篤十一世教宗的簡介
真福本篤十一世是多明我會士,據《EB》記述:是意大利特雷維吉亞納邊區特雷維素(Treviso)人,公元1240年出生,原名博卡西尼(Boccasini)。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e VIII 1294~1303)教宗在任時提升他為樞機主教。公元1303年10月11日波尼法爵八世駕崩,博卡西尼於10月22日當選羅馬主教,登上聖伯多祿宗座,成為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九四任教宗。
真福本篤十一世教宗在位時間比較短,公元1303年10月登位,次年7月病死,忙於處理由於前任教宗波尼法爵八世與法蘭西國王美男子腓力四世(Philippe IV,1268~1314 法王1285起),及其盟友羅馬科隆納家族發生爭執而遺留下的問題。
三、時代背景
根據《EB》資料:原來前任教宗波尼法爵八世正準備宣判腓力四世以絕罰,擁護腓力四世而要求廢黜波尼法爵八世的人們闖入阿納尼教宗宮廷,俘獲教宗,博卡西尼是當時在場的兩位樞機主教之一。波尼法爵八世被當地居民釋放,不久死去。雙方的爭執起因在於腓力四世企圖向法蘭西神職人員徵稅。博卡西尼登位後盡力與波尼法爵八世所樹立的敵人和解。死後格肋孟五世(Clemens V 1305~1314)即位。
四、在位時間
真福本篤十一世與公元1303年10月22日至1304年7月7日在,任期只有八月多,但不辱使命。
五、主要成就
1、努力促進與各方和解。
2、公元1304年2月,頒布《在一切憂慮中》憲章:論再告明一次(DS 880)。
六、榮列真福
公元1736年教宗格肋孟十二世(Clemens XII 1730~1740)隆重宣布本篤十一世為蒙福者。
譯名列表
- 本篤十一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http://catholic-dlc.org.hk/2000.htm |date=20051123094045 、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失效連結]作本篤。
- 本尼狄克十一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本尼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