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教宗尼各老三世

教宗尼各老三世拉丁語Nicolaus PP. III;約1210年或1220年-1280年8月22日)本名若望·加埃塔諾·柯爾西尼(Giovanni Gaetano Orsini),1277年11月25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12月26日即位至1280年8月22日為止。[1]

教宗
尼各老三世
Nicolaus PP. III
羅馬主教
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當選 1277年11月25日
就任 1277年12月26日
卸任 1280年8月22日(在位2年240天)
前任 教宗若望二十一世
繼任 教宗瑪定四世
個人資料
本名 Giovanni Gaetano Orsini
出生 約1210年或1220年
教宗國羅馬
逝世 1280年8月22日
意大利維泰博
牧徽 尼各老三世Nicolaus PP. III's coat of arms
參見其他以尼各老為名的教宗

目錄

生平事跡

一、尼各老三世教宗的譯名

尼各老三世(Nicholas III)教宗,又譯尼古拉三世、尼格老三世、尼古拉斯三世、尼閣三世等。

二、尼各老三世教宗的簡介

尼各老三世教宗是意大利羅馬人,原名喬凡尼·蓋塔諾·奧爾西尼(Giovanni Gaetano Orsini),約公元1225年出生於意大利奧爾西尼(Orsini)家族。公元1277年若望廿一世(John XXI 1276~1277)教宗逝世半年後,他於11月25日登上聖伯多祿寶座,成為羅馬主教,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八八任教宗。

尼各老三世教宗,在位期間積極擴大教會的影響,制訂司鐸每日誦讀日課。公元1280年死於教宗國維泰博(Viterbo)附近索里亞諾-內爾奇米諾(Soriano nel Cimino ),死後馬爾定四世(Martin IV 1281~1285)接任。

三、奧爾西尼家族

奧爾西尼(Orsini)家族是一個意大利貴族,它是中世紀意大利和羅馬復興中最有影響力的王侯家庭之一。

奧爾西尼家族在歷史上先後出過三位教宗,分別是塞來斯定三世(Celestine III 1191~1198)、尼各老三世、以及本篤十三世(Benedict XIII 1724~1730)。擁有卅四個羅馬教會的主教和眾多傭兵,以及其他重大的政治人物和宗教人士的成員。

四、歷史資料

教宗尼各老三世對教會事務和政治事務方面的種種問題都抱有比較現實的態度。

在教務問題上,起初方濟各(Franciso 1182~1226)會內部在如何解釋教士安貧問題上發生爭執,分成住院派(置產派)和靈修派。有些會士主張修會應隨時代進展而改變會規,不要再乞食;有些會士則主張嚴守原定會規,雙方各執己見,互相指責。公元1279年尼各老三世教宗頒布諭令,促使糾紛暫時得以解決。

在外交問題上,尼各老三世教宗繼續奉行教宗額我略十世遏止西西里國王安茹家族的查理一世(Charles I 1266~1285)的政策,免去查理一世的托斯卡納(托斯坎尼Toscana)主教和羅馬(Roma)元老院議員的職務。經尼古拉三世積極活動,促使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的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Rudolf I 1273~1291)承認羅馬涅(Romagna)省屬於教廷所有,事實上該省許多年後才併入教宗領地。

查理一世進犯意大利,得到當權的佛羅倫薩(Firenze)派的支持。尼各老三世教宗為了在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和西西里的查理一世間保持平衡。公元1279年,他派遣自己的侄兒樞機主教馬勒布蘭卡到佛羅倫薩進行活動,使佛羅倫薩政府改組,以抑制親查理一世勢力的發展。經過他的斡旋,公元1280年簽訂一項條約,結束哈布斯堡王朝和安茹王朝爭奪西西里的鬥爭。

在政治問題上,尼各老三世教宗講求現實主義,他承認樞機主教不僅是宗教領袖,還都各自代表一種政治勢力。他也盡力抬高本家族的地位,使他們在教會內處理大政方針和日常事務時發揮重大影響。

五、擴展教會權力

公元1279年阿維尼翁(Avignon)宗教會議,尼各老三世教宗頒發諭令,要求政府官員如逮住神職人員,應引渡給宗教法庭,如拒絕引渡者教會則將該官員革除教籍。這樣教會法庭權力擴大,政府法庭權力則縮小。

尼各老三世教宗,對梵蒂岡教宗宮的建設也十分重視,今日所見教宗宮中許多建築都始建於尼各老時代。

六、在位時間

尼各老三世教宗於公元1277年11月25日至1280年8月23日在位,任期不到三年,卻為教會作出巨大貢獻。

七、主要成就

1、擴大教會的影響力。

2、制訂司鐸日課。

3、公元公元1279年,頒布諭令化解方濟各會的矛盾。

4、公元1280年促進德意志和法蘭西簽訂和平條約。

5、讓樞機主教有自己的政治空間。

6、重視梵蒂岡教宗宮的建設。

譯名列表

參考文獻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