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敏迷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敏迷龍屬(屬名:Minmi)是種小型甲龍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約1億19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敏迷龍是第一種發現於南半球的甲龍類恐龍。

近年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提出敏迷龍的最原始的甲龍科恐龍[1]

敏迷龍是在1980年由拉弗·莫納兒(Ralph Molnar)命名。屬名是以澳洲Minmi渡口為名,該地也是敏迷龍的發現處。敏迷龍曾擁有恐龍中最短的屬名,之後由2004年發現於中國肉食性恐龍寐龍Mei)、以及在2009年發現於蒙古國足龍Kol)。敏迷龍目前已發現兩個完整骨骸,以及其他化石。

目錄

發現與種

敏迷龍的化石發現於澳洲昆士蘭州羅馬鎮附近的邦吉爾組,接近Minmi渡口。敏迷龍是由拉弗·莫納兒(Ralph Molnar)在1980年首次敘述、命名。敏迷龍屬目前僅有一個種,椎旁敏迷龍M. paravertebra)。

敘述

敏迷龍擁有長四肢、後肢長於前肢、寬頭顱、短頸部、以及非常小的腦部。牠們身長約2公尺,肩膀高度約1公尺。敏迷龍可能以四肢緩慢行動,這是科學家測量足跡化石與腿部長度後的計算結果。

古生物學

敏迷龍是種小型裝甲恐龍,屬於甲龍亞目,牠們因過於原始而不能歸類於結節龍科甲龍科。牠們是四足恐龍,且具有長尾巴。如同其他甲龍類,牠們是植食性動物(實際上要到中生代末期才有禾本科植物,所以不能稱為草食性動物),。曾在敏米龍標本的左恥骨前方,發現生前食物的完整化石,提供敏迷龍的進食內容完整證據。這個食物化石包含:維管組織纖維的碎片、子實體、球狀種子囊泡(可能來自於蕨類孢子囊)。

最主要的內容物是維管組織或纖維的碎片,大小多介於0.6到2.7公厘,末端有清楚的段面,與纖維主幹呈直角。由於這些纖維很小,科學家認為敏迷龍將食物從植物咬下,在嘴巴中仔細地咀嚼。這些纖維可能來自樹枝或莖的維管束。清楚的段面與缺乏胃石,顯示敏迷龍主要依靠嘴部的咀嚼來磨碎食物,而非藉由胃石。種子的直徑約0.3公厘,子實體的直徑約4.5公厘。與草食性的蜥蜴火雞相比,敏迷龍的進食過程較複雜[2]

敏迷龍有骨質突出物,覆蓋者頭部、背部、腹部、腿部、以及尾巴,臀部與尾巴有較大型鱗甲。一個被標名為Minmi sp.的標本,已發現數種型態的骨甲,包含:小型小骨、中間有稜脊的身體鱗甲、無稜脊的口鼻部鱗甲、覆蓋頸部與肩膀的有稜脊麟甲、臀部的長刺、覆蓋尾巴的三角形有稜脊鱗甲。頸部的鱗甲環繞者頸部。尾巴的鱗甲排列方式未明,兩側可能是三角形鱗甲,上側則是長形的鱗甲[3]。然而,不像其他甲龍類恐龍,敏迷龍有垂直的骨板,沿者脊椎骨兩側分佈。

參考文獻

  1. Richard S. Thompson, Jolyon C. Parish, Susannah C. R. Maidment and Paul M. Barrett. Phylogeny of the ankylosaurian dinosaurs (Ornithischia: Thyreophor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1,. in press. doi:10.1080/14772019.2011.569091. 
  2. Molnar, Ralph E.; and Clifford, H. Trevor. An ankylosaurian cololite from Queensland, Australia. (編) Carpenter, Kenneth (ed.). The Armored Dinosaur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399–412. ISBN 0-253-33964-2. 
  3. Molnar, Ralph E. Armor of the small ankylosaur Minmi. (編) Carpenter, Kenneth (ed.). The Armored Dinosaur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341–362. ISBN 0-253-3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