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宮的營建原則是什麼

故宮

來自網絡的圖片

故宮的營建原則是什麼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1]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可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這些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征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誌着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所以毫無疑問故宮的修建布局十分精緻。而修建的精緻的話,自然會有其營造原則。那麼故宮布局的營造原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有着什麼樣的意義呢?

目錄

皇權不可侵犯

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居住之地,故宮是一個十分肅穆的地方,自然而然的會散發出一種皇權不可侵犯的氣息,而這也是其營造原則之一,這種營造原則我們從故宮整體與中軸線建築中可以看出。

故宮整體

整體來看,故宮坐落在北京城的正中央,將整個皇城建設在城市的最中央所代表的就是權利至高無上,需要被「眾星拱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圍繞着、依附着它存在,而這也是皇帝所希望的,每個人都要依從於他,保證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

除了位於北京的正中央外,故宮整體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建築群,這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建築格局,同樣也成為了故宮的建築格局,而這可不是隨便建立的。

坐北朝南一方面可以躲開夏天裡刺眼的光,一方面冬天還可以避開西北的寒風。而且在中國古代都把南視作最尊貴,而北就相反,中國就有一個詞語叫做敗北,北便有失敗之意。坐北朝南便是面向南方,是尊貴的意思,也正因如此,古代除了皇帝,沒有多少人敢建房子往正南建。

北京故宮和很多中國古代建築一樣,講究對稱,但這也不是瞎建的,而是有其特別的用意的。首先是對稱的建築看上去比較嚴肅,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比如說像中國現在的的道觀寺廟幾乎都是對稱格局,這樣的建築本身就會讓感覺莊嚴,而像江南的園林取的是小巧精緻,自然就不追求什麼對稱了。其次是為了突出故宮中軸線之上的建築。

中軸線建築

上文說到了這個中軸線建築,這裡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故宮的中軸線建築主要是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後宮三大宮)和欽安殿。

乾清宮本身是皇帝的寢宮,後來成為處理政事的地方。而坤寧宮便是皇后的宮殿,皇后是後宮之中為首者,也是及其尊貴的。

乾清宮和坤寧宮作為皇帝皇后的寢宮,它們的名字也是有講究的,出自於道家名著《道德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而生,侯王得一二以為天下貞。」《太上老君常說清靜經》之中就闡述了「天清地濁」與「男清女濁」的的思想,但是在這裡將皇帝比作天,將皇后比作地,這本身就是突出了他們二人的尊貴,尤其是「萬物得一而生」更是說明了古代皇帝把萬民當做依附於其存在的思想。

交泰殿則是皇帝和后妃們生活的地方,皇后便是在這裡進行冊封的,而且她也會在這裡接受后妃們的朝拜。古代十分重視農業,所以皇帝皇后會帶頭事農桑,春分日的前一天皇后會在這裡檢查第二天去採桑的工具。

而欽安殿雖然不屬於後宮三大宮之一,但是卻是一個道教場所。尤其在明朝,嘉靖皇帝十分信仰道教,甚至到了會寫清詞便可為官的地步,欽安殿的地位水漲船高。而且古代對神鬼十分的敬畏,所以這個宮殿在明朝,尤其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的地位堪稱是極高。雖然清朝主要信奉的是喇嘛教,但是對於這個中原本土的教派也是表現出一種接納的表現的,每年元旦皇宮都會在這裡設壇,皇帝會來拈香行禮以祈禱一年的國泰民安。

作為中軸線上的四個主要建築,它們本身就是視覺中心和景觀焦點,會起到一個統領作用。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這四個建築在故宮之內的作用確實是可以說舉足輕重。

而通過上文我們對故宮整體與中軸線建築的布局可以看出,建築都是焦點、起統領作用,而且十分莊嚴肅穆,而不管是焦點,還是肅穆感,這些都能體現了一個原則,那就是皇權不可侵犯。

注重陰陽五行調和

其實古代的皇帝大多都是封建迷信,所以皇城的空間布局自然也是比較迷信風水之說的,而風水之說則一般要是與陰陽五行相掛鈎。縱觀故宮布局,陰陽五行學說在其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就拿上文提到的後宮三大宮來說,它的布局就有陰陽學說在裡面,乾清宮是皇帝居住屬陽,坤寧宮是皇后居住則屬陰,陰陽交泰,其中正是一個交泰殿,因此交泰殿也在兩宮之間。

五行學說體現的就更多了,現在我們說故宮都是紅牆黃瓦,但是這偌大的皇城裡有一個地方的瓦並非是黃色的,而是綠色的,就是南三所。南三所雖然有個南,但是它的確切位置是在東南方向,五行之中東南方位為巽,巽為風,它的性質便是木,這是五行之中最有生命力的一個屬性,而南三所正是皇子們生活的地方。明清之際皇子夭折率相當之高,用綠色做瓦正是對皇子健康生長的殷切期盼。

木生火,而正南便是離卦,屬於火,故宮的正南方便是午門,也被叫做朱雀門,古代人認為朱雀代表的就是炎帝,也代表着夏天,它本身就是離卦主火的,也是十分的應景了。不過午門並非是斬首的地方,古代皇家規矩森嚴,是不可能在這麼重要的地方隨意殺人的。

又比如故宮的三大殿,它其實代表的就是土,看故宮的平面圖很容易就能夠看出這三個殿的台基建設便是一個「土」字,土在五行之中本身就代表着中央的方位,正是三大殿在整個皇城裡的地位。

因此,整個故宮的布局是很十分有講究的,有着一些獨特意義,而這些獨特意義又造就了它們布局的營造原則的,營造原則的一方面是突出了皇家的莊嚴不可侵犯,另一方面是用道家的五行來平衡陰陽,這兩方面相輔相成造就了如今的故宮布局。在我們如今看來,故宮的布局最初更像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持統治,尋求的一些心理安慰。[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