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神秘的宫殿之一,八位皇帝在此起居,曾经却是太监办公之地
养心殿 |
故宫最神秘的宫殿之一,八位皇帝在此起居,曾经却是太监办公之地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中部偏西,是紫禁城最神秘的宫殿之一,自雍正皇帝入住开始,这里就成为了清廷宫廷政治活动与政策决定中心,直至宣统皇帝退位前都一直是中国的权力中枢和政治心脏。据《国朝宫史》载:养心殿是“皇上宵吁寝兴之所也。凡办理庶政、召对、引见,一如乾清宫。”[1]
需要指出的是,养心殿并非单一殿宇,这座复杂的建筑群位于西六宫之南、乾清宫之西。乾清宫前西出月华门,为西一长街,月华门斜对面为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养心殿就坐落在遵义门之内。养心殿建筑群是一座东西狭长的院落,占地5000余平方米,南北长63米,东西宽80米,是紫禁城中一座意义非凡的宫殿。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六月,万历二十二年曾对其进行过修葺。明嘉靖帝修建养心殿之初,只是将其临时休憩之所,之后又被用于进行炼丹活动。嘉靖帝驾崩后,这里恢复旧制,又成为了皇帝的闲居之所,因养心殿临近乾清宫与御膳房,皇帝偶尔会在此地用膳。明朝天启年间,养心殿逐渐成为明廷权利中心——由于明熹宗无心朝政,大太监魏忠贤为了更接近商论国家大政的外廷,便将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以便处理军政事务,自此养心殿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延续明制将养心殿作为休憩之所。顺治皇帝病逝养心殿后,康熙皇帝将其作为宫中造办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由内务府进行管理,后移至慈宁宫茶饭房,故这一时期史料通常称养心殿为“造办处”。康熙年间,养心殿造办处荟萃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逐渐扩设匠作达61种,有“造办处六十一行”之称,造办处制器的类型、工艺、材质、造型、纹饰等无一不体现了皇家礼仪、审美等需求,这代表了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
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后,皇四子胤祯继承皇位,在丧仪期间,胤祯以养心殿为倚庐。按《大清会典》规定,在为大行皇帝治丧的27日内,嗣皇帝应在倚庐身着丧服居住,27日后方能脱下丧服,入住正式寝宫(乾清宫)。然而当雍正皇帝服孝满27天后,却并没有遵循这一规定,而是下诏通知内务府总管大臣,“持服二十七日后,应移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
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着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朴素。朕居养心殿守孝二十七日,以尽朕心。”因此在康熙丧礼完毕后,雍正皇帝便以养心殿为寝殿,开始了他十三年的帝王生涯。从雍正皇帝到末帝溥仪,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于养心殿,其中有三位皇帝驾崩于养心殿。
雍正皇帝选择养心殿为寝宫内含深意。正如前文所言,他要遵照中国古代丧礼,守孝之地必须简朴,不能奢华。再者先帝在乾清宫居住了六十余年,他居住于此,未免睹物思人,伤心难过。雍正帝这一反常做法,按其解释勉强说得过去,但人们推测认为,雍正皇帝此时尚有不少潜在政敌,出于安全考虑才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选择了建筑格局更加严谨的养心殿。
另有一种说法则是雍正帝选择养心殿,是出于方便考虑,养心殿在西六宫的最南面,和乾清宫只有一墙之隔,它不仅处于前殿和后寝中间,还和当时的军机处相距不远,对他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来说,养心殿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便之地。相比于乾清宫,养心殿布局更加紧凑,办事效率更高,于是勤政的雍正皇帝便将养心殿作为他13年帝王生涯的居住之地。
雍正皇帝入住养心殿后,在这里勤劳处理政务,而乾清宫则用作接见大臣、节庆宴聚、朝会听政和实行秘密建储制度的宫殿。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南侧设立军机处后,每日乾清门的御门听政便不再每日举行,而是改为每五六天或不定期在乾清宫举行听政朝会。从此,养心殿成为清廷最重要也最机密之地,并逐渐成为清王朝的政治权力中枢。除了日常起居之外,养心殿也会用于清帝接见外国使臣,比如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康熙帝就在这里接见了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教皇表章后,亲赐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乾隆帝沿袭此种做法后,后世皇帝也都因袭不改。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养心殿曾经历过一次重修。养心殿正殿明间设宝座、御案,上悬雍正皇帝御书“中正仁和”匾额,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门供新皇帝阅读。明间御座之后的屏风两侧,各有挂帘小门一个,分别写有“恬澈”、“安敦”二字,由此穿过短廊,即到达皇帝的寝殿。东暖阁则为慈安、慈禧两位太后的“垂帘听政处”,慈禧太后就是在此得到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红旗捷报”。西暖阁辟为数间隔室,有“勤政亲贤”、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小佛堂、梅坞等宫室,其中三希堂曾存放着乾隆帝所藏三件稀世珍宝——王珣“泊远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中秋贴”。
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与宣统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觐礼仪,随后清室宣布逊位。溥仪成婚后,曾与皇后婉容在养心殿留下了许多合影。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冯玉祥带兵冲入紫禁城,将溥仪赶出了这座古老宫城。至此,这个见证了清代历次内政外交、帝王崩逝、权力易主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古老宫殿终于与封建帝制之间画上了句号,永远告别了皇权更迭。如今人们游览养心殿时,仍能从斑斑宫墙中感受出其历史的沧桑与悠久。[2]